閻曉峰談水泥:市場的問題主要還是靠市場去解決
5月14日,中國水泥協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閻曉峰發表講話。閻曉峰表示,建材行業是大國基石,水泥行業是建材行業的基石,并重點分享了對水泥行業產能治理的看法。
閻曉峰分析2018-2024年水泥行業數據指出,這段時間水泥產能不降反升接近8%,水泥產量下降超過23%,行業產能利用率50%左右,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38%,銷售利潤率從18.4%降低到4.2%,行業整體利潤大幅下滑。
由此可見,利潤下降的程度遠遠大于銷量下降的程度,而且近年來煤炭價格逐步下降,水泥生產成本整體降低,即便這樣行業利潤還大幅降低,為什么會這樣?閻曉峰認為有很多因素。1、基建、房地產發展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了,萎縮的速度超出預期;2、既有的項目建設周期松弛了,下游不再急于去買水泥了;3、開發商資金緊張,高價賣水泥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閻曉峰指出,宏觀上講,市場的大環境已經改變。面對這一情況,近年來水泥業內想了很多辦法,希望能夠挽回這樣的局面,采取了錯峰生產、走出去、多元化、兼并重組等等舉措。
關于走出去。閻曉峰認為方向是對的,制造業企業一定是兩個市場,一個國內一個國外,反觀世界上大的制造業企業也是一樣,一定是兩個市場。但是,出海難度很大,尤其是當前外部形勢比較嚴峻,一些不確定因素較多,出海是考驗企業有沒有全方位國際競爭能力。
關于多元化。這個需要因企而定,從國外情況來看,很多大型國際企業現在干的事情和和創立之初都有很大差異,但是要做到這個程度得有真本事,比如,要有能力轉產稀缺性產品;得有自助創新的技術支撐;能夠圍繞在現在比較強的主業的基礎上,去發展多元化等等。
關于錯峰生產。閻曉峰表示前些年效果明顯較好,現在已經不及預期了。一是因為產能不降反升,供需矛盾加劇;二是經濟環境發生改變,行業還在用不變的方法應對變化的態勢;三是治標不治本,關鍵是本應該在治標的過程中實現,治標的過程是給治本留出時間和空間,來達到標本兼治,行業有點太過于樂觀的長期堅持原本的動作,而沒有去改變;四是,錯峰生產并非市場化的手段,未來長時間繼續這樣做的話,供需的矛盾很難改變,繼續這樣下去,不抓緊時間治本的話,10年后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起色,現在一些比較好的企業可能也會被拖得疲憊不堪。行業長期這樣下去非常堪憂,這樣行業會被我們自己搞得越來越差。去產量的時候要抓緊時間去產能。
關于并購重組,提高集中度。從行業整體來講,要通過并購重組實現產能治理,市場協調的作用非常難。原因;1、我們國家人均水泥需求量一定是逐年下降的,這個是國際普遍規律,因此資產的當期價值與未來創造財富的預期價值沒有上漲的空間,而且是下降的,所以購買資產的意愿不會太強;2、當前普遍企業效益處于低位的時候,在這樣的狀態下,有擴張能力的企業不多;3、從全行業來講,達到理想的集中度會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
閻曉峰認為,國內目前各行各業競爭都很激烈,面臨的狀況都差不多,除了水泥行業以外,很少有行業的發展還在依靠企業之間的停產限產來維系。我們不能長期的用計劃經濟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去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問題,這樣不會有效果,也不會持久。
閻曉峰認為,未來水泥行業發展需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入手,其中供給側是重點,供給側的任務是千方百計去產能,并提出了總體思路:三個堅持。
一是呼吁相關部門堅持法制化原則,依照現有的法律法規政策,落地到位,比如批小建大、能耗雙控、許可證管理、碳市場、超低排放、產品質量等等。同時,要反對人為操控市場的壟斷行為,反對惡性競爭的傾銷行為,反對不合格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還要借助政府、協會、企業三股力量,建立多類數據清單,比如超產清單、不能置換的清單、許可證過期清單、能耗不達標的清單、產品不合格的清單等等,將這些做到位,真正治理做到位,這樣去掉20-30%的產能沒問題。
二是倡導約束協會企業堅持守法遵規,誠信履約,文明競爭,互惠互利。呼吁和督促協會、企業,做規則的維護者而不是規則的破壞者。
三是鼓勵企業堅持市場化經營,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遵循規律,優勝劣汰,良幣驅逐劣幣,支持企業在符合產能政策的前提下,良性自由競爭,而不是約束性競爭,同時也鼓勵企業國際化發展。
閻曉峰最后強調,市場的問題主要還是靠市場去解決。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