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剛:物聯網技術如何在水泥流向管控中應用
張克剛從水泥流向管控的現狀切入,介紹了G7智慧物聯網在水泥流向的業務流程。通過GPS+載重+任務的綜合解決方案、車載設備的設計、油耗和駕駛行為分析、流控金字塔分析模型、效率機器廠以及異常任務處理等各方面詳細分析了物聯網技術在水泥流向管控中的創新應用和優勢所在。
張克剛首先向現場嘉賓介紹了物聯網對于當前水泥流向管控方面的必要性。他表示經過幾年的快速增長,我國水泥行業的供求矛盾不斷加劇,特別是在區域價、特殊價水泥的銷售區域,水泥的流向監控仍然是重要的市場監管工作,通常的管理手段是靠建立人工路簽單或GPS軌跡查看的模式,但這兩種模式都存在效率低、效果差、人工成本高的特點,因此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水泥流向的自動化監控,具有重大的實用價值。
張克剛在演講中還介紹了目前國內水泥流向管控的現狀。第一,水泥配送運輸流向監管難度大,缺少對貨物實時狀態的有效監督,在用的GPS軌跡監控方案存在不方便、不穩定、效率低的特點,較高的設備故障率驗證影響了車輛的運輸效率;
第二,企業流向管控的管理成本較高,人力投入過多,監管效率較低,僅建設并維持人工路簽點一項每年就需要數千萬的資金開銷;
第三,管理層流向管控意愿強烈,水泥公司在近幾年在持續考察設備供應商,篩選優秀方案,從長期來看,在水泥行業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帶有表率作用,管理升級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于目前行業內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張克剛建議采用“GPS+載重+任務的綜合解決方案”,該方案季由GPS定位車輛的位置、載重感知重量和裝卸事件、實時感知任務過程狀態及數據統計、電子圍欄感知車輛出入時間及裝缷合規性和APP實時事件上報等子方案組成。
這一綜合解決方案可以實現以設備智能化為基礎,實時感知貨物的運輸狀態,代替人力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以運營自動化為手段,降低重復性基礎監管,主動反饋異常,提升管理效率和最終實現流向管控金字塔模型的5.0階段,AI模式的目標。同時,車載設備安裝工藝合理,感應器應安裝于受力點附近,感應器的安裝數量與安裝點的位置,將根據所安裝貨車的軸數與結構來確定。
在貨物流向自動監控方面,張克剛說物流專用GPS設備進行精確定位,結合電子圍欄精確識別車輛位置和行駛軌跡,解決車在哪里的問題;其次,載重傳感器精確識別車輛的裝卸貨事件,不僅知道車在哪里還要知道貨在哪里?哪里裝的貨、哪里卸的貨,抓住水泥流向的核心問題;最后,任務系統數據對接,來源于訂單系統的任務數據,明確界定了該趟任務的目的地區域,為軌跡和卸貨判責明確了目標。“這三點缺一不可,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為系統自動判責人工審核確認的業務模式奠定扎實的方案基礎。”
水泥流向管控的方案設計則分為任務對接:對接銷售系統(或TMS系統),進行任務建立;車輛出廠:圍欄感知,任務開始并進入了監控列表;抵達目的地:圍欄感知,到達卸貨區域,卸貨監控:載重全程感知,位置和卸貨事件自動匹配和任務結束:報表自動生成,系統自動判責,人工復審多個步驟。
對于水泥企業是選采用自提還是配送的運輸方式,張克剛首先通過G7多年的大數據來分析了中國車隊的構成,發現人力成本、燃油費二者占了很大一部分。此外還發現,油耗和駕駛行為有很大關系,駕駛員的行車習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油耗。從國內卡車安全現狀來看,疲勞駕駛、玩手機等不恰當的行車習慣也是事故的主因。
而在這些方面,G7通過實時車輛軌跡追蹤、調度算法、端到端可視化和全類型覆蓋等技術,可實時對車輛進行監控。特別是人臉識別技術可對司機面部進行掃描,在線判斷精神狀態,適時發出預警。
據了解,G7是業界領先的智慧物聯網公司。G7總部位于北京,并在成都、上海、廣州設有研發中心及解決方案中心,業務覆蓋全國及周邊亞洲國家,目前G7平臺上服務客戶數量超過5萬家,連接車輛總數超過70萬輛,客戶類型覆蓋快遞快運、電商、危化品運輸、冷鏈物流、汽車物流、大宗運輸、城市配送、貨主等物流全領域。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