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解讀環保大會 剖析督察回頭看
事件描述
1)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開;
2)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4月25日指出,今年將開展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情況“回頭看”。
事件評論
環保大會召開,強調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此次會議奠定了中期環保高壓不松懈的基調,或將強化市場對供給約束的預期。長期看,環保高壓的持續將會使得部分行業格局重塑,如已經在重塑之中的華東水泥:1)嚴制度。 提出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2)強監管。強化督察執法,大幅提高環境違法成本。加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力度;3)守紅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預計對于石灰石礦山的整治及監管仍將繼續加強。
督察整改“回頭看”,重點在第一輪落實。環保大會重在奠定基調,而環保督察則是落實方針的重要手段。本次“回頭看”或主要針對第一輪督察中暴露出的問題,考慮到督察整改順序,預計從第一批督察省份(自治區)開始,或涉及河北(試點省份)、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等。
回顧此前整改,礦山問題暴露較多。從督察過程看,在督察期間建材多個細分行業均受到了影響,如水泥熟料以及玻璃產線停限產,甚至人造板、涂料、陶瓷、石膏板等企業也都有不同程度停限產。通過對此前31個省市環保督察問題進行統計匯總,發現礦山與違規落后問題出現次數最多,均為43次。進一步對第一批省份的督察整改措施分析,礦山問題同樣出現頻率較高。此外還涉及產能置換、落后產能淘汰等,但影響相對較小。
礦山整治不斷深化,加速行業格局重塑。2017年以來針對礦山整治的政策不斷出臺,嚴格限制礦山的違規開采并壓減開采指標。這一過程的不斷深化將帶來礦山資源的進一步洗牌,通過外購石灰石的部分小企業或將面臨原材料采購成本提高、甚至無法正常采購的風險;擁有較為充足石灰石資源的大企業,將在上游礦山整治的浪潮中受益。由此水泥鏈條的利潤分配也會更多流向熟料環節,行業格局會加速重塑。繼續推薦龍頭海螺水泥。
風險提示
1、督察“回頭看”落實不及預期;
2、地產基建投資下滑超預期。
編輯:唐益平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