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國水泥制造行業預測分析
編者按:近日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發布了對2018-2022年中國水泥制造行業的預測分析,以下數據和預測結果均來自分析方,僅供參考: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8-2020)》發布
2017年12月,中國水泥協會發布《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8-2020)》,計劃中提出:
1、三年壓減熟料產能39,270萬噸,關閉水泥粉磨站企業540家,將上述指標按四年分解得到每年的目標任務,使全國熟料產能平均利用率達到80%,水泥產能平均利用率達到70%,實現34號文件要求的“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目標。
2、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全國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70%以上,水泥產能集中度達到60%。力爭10個省區內前2家大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65%,超額完成34號文件要求的目標。
3、設立去產能專項資金(基金),形成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結合的去產能機制。2017年試點、2018年啟動。2017年達到政策基本明確與出臺、方案成立、家底基本摸清,準備就緒。2018年上半年正式啟動運行。力爭在10個省區組建水泥投資管理公司,設立去產能專項資金,與行業的環保、節能、質量、安全、礦山標準提升相配合,形成去產能的有效機制。
(二)“一帶一路”帶來巨大市場空間
在“一帶一路”的投資上,基建將是重頭戲之一,“一帶一路”將帶來巨大市場空間。現在我國水泥企業的足跡已經遍布“一帶一路”沿線近30個國家,國內水泥裝備企業更進入了近百個海外市場,未來,國內水泥企業的海外發展將會迎來一個高峰期。
(三)錯峰生產效果顯著
2017年,水泥行業供給端在產量控制方面效果顯著。首先,冬季錯峰生產時間進一步加長,企業自律和執行落實情況均有較好的表現。同時,各地在其他季節也積極組織錯峰生產。此外,各地均有組織節能降耗、停窯檢修等停窯限產的情況。在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停窯限產有效的抑制了供給端的盲目擴張,對于控制產能發揮、穩定供需平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行業供給側改革
水泥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為重點,行業采取了包括錯峰生產、開展行業自律、加強區域協調、市場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使多數區域市場供求關系得到階段性的改善,水泥價格持續回升,行業的效益得到大幅提高。供給側改革已見成效,行業將會在良性循環中繼續發展。
二、不利因素
(一)環保要求趨嚴帶來企業升級的壓力
隨著國家環保法規不斷完善,相關政策的逐一落地,政府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對水泥工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監管越來越嚴,且近年來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高,水泥企業的運行成本有所增加,從而一定程度上加重水泥企業的負擔。未來一段時間內,水泥企業將繼續承受著產能過剩以及產品升級的壓力。
(二)水泥行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仍然存在著產業鏈短、附加值低、供求失衡等問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的任務仍很艱巨,未來去產能,提高集中度,行業自律,創新發展將是水泥行業繼續供給側改革的四個主要內容。
(三)宏觀經濟壓力
水泥是一個高度依賴于宏觀經濟的周期性行業,經濟增速的穩中趨緩同樣會對水泥需求造成一定的壓力。而目前我國水泥需求已經達到一個高位平臺期,隨著投資增速的持續放緩,再加上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投資結構的進一步轉變,都會造成水泥需求的逐步下滑。
銷售收入預測
2017年,水泥行業整體效益水平同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水泥行業實現收入9,149億元,同比增長17.89%。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水泥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9,918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85%,2022年中國水泥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3,922億元。
圖表 2018-2022年中國水泥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利潤總額預測
2017年,我國水泥行業利潤總額達到877億元,同比增長94.41%。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水泥行業利潤將達到96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93%,2022年中國水泥行業利潤將達到1,120億元。
圖表 2018-2022年中國水泥行業利潤預測
水泥產量預測
2017年,全國水泥產量23.16億噸,比上年下降0.2%。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水泥產量將達到23.4億噸,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5.60%,2022年中國水泥產量將達到29.1億噸。
圖表 2018-2022年中國水泥產量預測
編輯:唐益平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