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PPP市場六大趨勢預測
近日,多部委接連下文要求規范PPP發展,相關重磅政策也相繼出臺。
11月16日,財政部網站公布《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嚴控新項目入庫,并畫出七條“紅線”,對總投資超17萬億元的萬余個PPP入庫存量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清退不合規項目,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
11月26日,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發財管〔2017〕192號),從強化集團管控、嚴格準入條件、嚴格規模控制、優化合作安排、規范會計核算、嚴肅責任追究六方面來防范中央企業參與PPP的經營風險。這意味著中國PPP或許將會進入一個由量到質的改變階段,進入一個重視項目落地,重視項目質量的新階段。
隨后在11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2017〕2059),擴大對民資參與PPP開放力度,直接降低民企參與PPP項目門檻,增加對參與PPP民企的資金補助,嚴格兌現政府承諾履行合同。創造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提高民營企業參與度。
規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收緊央企PPP項目、鼓勵民企參與PPP項目,幾份重磅文件的出臺,預示著PPP市場格局即將大變。
PP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在2013年年底的財政工作會議提出推動PPP,歷時接近四年,形成了投資額十萬億以上的項目庫。中央自2014年起大力推廣PPP模式,希望通過社會資本介入來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隨后PPP呈現出爆炸式增長。
然而,在一批又一批轉型發展和民生保障項目落地的同時,也出現不小隱患。在PPP改革實踐中,一些地方對新發展理念貫徹還不到位,特別是把PPP模式簡單化作為政府的一種投融資手段,產生了風險分配不合理、明股實債、政府變相兜底,重建設輕運營、績效考核不完善,社會資本融資杠桿倍數過高等泛化異化問題,積累了一些隱性的風險。
根據有關數據,截止9月,今年新成交的項目已經達到3.17萬億元,而八大建筑央企上半年中標PPP項目總投資額就已超1.5萬億。我們認為PPP是大趨勢,目前建筑領域央企獨大的局面越來越嚴重,央企早已是PPP項目的絕對玩家,而這次多部委下文收緊央企開放民企PPP,或許會出現一批在PPP領域內可以和央企抗衡的民企。
隨著近段時間多部委多項政策的出臺,PPP市場的大變革將會在2018年拉開序幕,以下是六大預測:
1、PPP項目發展或降溫,央企PPP盛宴至高點結束
2018年將是PPP的平穩發展時期,整體熱度將遞減,雖然國家收緊央企PPP項目,政策傾向于民企,但短時間內大格局不會發生變化,民企想要大規模介入PPP市場仍然需要一個過程,與此同時央企市場占有率驟減,將會導致整體PPP市場發展降溫。
2、央企與民企合作的PPP項目增多
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近三年來的項目數量占比情況分別為32.8%、46.5%、52.1%,相對應的民營企業占比分別為64.5%、52.2%、46.4%。雖然從數量上看,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與民營企業PPP項目數量占比相差較小,但規模上卻不可同日而語。數據顯示,在投資規模占比中,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近三年來的占比情況逐年攀升,分別為53.6%、76%、80.6%,相對應的民營企業占比逐漸遞減,分別為47.3%、23.9%、19.1%。
央企在傳統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在PPP市場競爭中有絕對的優勢,而短時間內又不會產生很多能夠超越央企的民營企業,因此通哥預測,在隨后的PPP市場中央企與民營企業更多的可能性是走向合作,未來民營資本將會在PPP項目推進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3、市政類PPP項目遞減,環保領域PPP項目持續升溫
自2017年國家大環保檢查,環保已被列為重中之重,國內綠色經濟市場潛力巨大。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三個行業產值已超過4.5萬億元。“十三五”期間規劃的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17萬億元。
由于國家收緊央企PPP項目,市政類PPP項目迎來寒流,熱度大減,而反之環保領域的PPP項目將炙手可熱,環保翹楚“東方園林”作為民營企業借此勢頭將大有作為。《詳見:國企央企的PPP時代,東方園林何以獨步天下?》
4、融資平臺公司改制轉型
2017年10月9日,平頂山市發展投資公司公告轉型、退出政府融資平臺。近期宣布退出政府融資平臺的還包括常德市經濟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惠民縣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貴港市興港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橫山縣城市投資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等。
為什么公告轉型?
主要原因:滿足融資的需要,主要法律依據是《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7〕50號),該通知要求:推動融資平臺公司盡快轉型為市場化運營的國有企業、依法合規開展市場化融資。
而近段時間,國家發改委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成立或參與投資基金,將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專業機構管理并投資PPP項目,獲取長期穩定收益。因此,通哥預測2018年會有更多的融資平臺公司改制轉型,成為市場化主體,作為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
5、地方國企及大型民營發力PPP市場
隨著國資委限制央企PPP項目、地方融資平臺的不斷轉型,以及項目回報機制的變化,通哥預測2018年地方新國企(包括轉型改制的融資平臺公司、地方市場化運作的國有企業)會發力進入PPP項目的運作。地方新國企或者單獨或者與央企組成聯合體參與當地的PPP項目會增多。
同時,民營企業也會積極籌備,介入更多的PPP項目,通哥預測能夠借勢發力PPP項目的民企,也只會是一些為數不多的實力較強的民營建企,尤其是一些具有專業化運營能力的民營企業,對于特定的PPP項目參與度會更高。
6、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央企升級轉型
國家發改委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對投資規模大、合作期限長、工程技術復雜的項目,鼓勵民營企業相互合作,或與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合作,通過組建投標聯合體、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等方式參與,充分發揮不同企業比較優勢”。
從混合模式看,包括民企入股國企、國企入股民企、中央企業與地方國企混合、國企與外資混合、PPP模式等,各有特色。目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從頂層設計進入落實階段,而中國交建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企業,隨著國家政策對于PPP市場的宏觀調控,同時央企的升級轉型也會隨之加速。
編輯:葉萌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