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水泥于九洲:從金隅冀東整合看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近日,由中國水泥網、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水泥上市公司年會暨2017基建建材資本化高峰論壇”在上海虹橋元一希爾頓大酒店拉開帷幕。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于九洲作“水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之路--挑戰與機遇”的報告。
金隅冀東合并之路
在論壇上,于九洲先介紹了金隅冀東的合并之路。于九洲說,冀東水泥是新型干法水泥工業的搖籃,而如今金隅集團已成功控股冀東水泥,這過程本身便值得行業內外思考。
2011年是水泥行業盈利的巔峰期,實現利潤1020億,2012年行情便開始急劇下降。各大水泥企業為了爭奪市場,價格戰上演,其中北方地區尤為嚴重,而此地區恰恰是金隅冀東核心市場高度重疊的區域。
金隅集團市場覆蓋12個省級市,冀東水泥市場集中在京津冀、陜西、河南。其中冀東水泥在京津冀有40%的產能,由于價格戰的競爭已經接近虧損。隨著海螺水泥進入陜西市場,冀東水泥有20%產能的陜西市場也面臨危機。這直接造成了冀東水泥從2011年的盈利20多億下降到2012年3個多億,2014年更是凈利潤虧損1個多億,2015年虧損進一步擴大,可謂是冀東水泥的低谷。
于九洲指出,這種惡性競爭不僅對冀東來說是個教訓,更是水泥行業的教訓,行業應該深刻認識到價格戰對于水泥行業來說是不可持續的,但其也有積極的一面,便是促進了行業的整合。
事情在2016年有了轉機。2016年,唐山市委市政府等相關方開始積極推動金隅冀東重組。2016年4月份提出整合計劃,10月份金隅集團正式控股冀東水泥發展。而與此同時2016年4月份金隅冀東開始合作,水泥含稅平均價格從4月份的160元/噸漲到了10月份的 260元/噸,含稅價上漲接近100元/噸。2016年金隅冀東擺脫虧損實現了盈利。
今年,金隅冀東水泥平均出廠價格為300元/噸。冀東金隅重組之后,北方地區水泥企業達成了基本共識,行情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與此同時,行業對此重組也高度認可,大企業都在積極行動,沿海地區的C5、京魯豫C8等都在積極合作,目前已初見成效。
但是,雖然目前形勢不錯,這種企業合作依舊很脆弱。于九洲指出,在“穩量提價”上,雖然價格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穩量上還有所欠缺。跟去年相比,金隅冀東“量”上掉了20%左右,產能發揮率在60%左右,而2016發揮率為70%左右。由于質量、稅收、管理成本上的差異,水泥價格的上漲讓小企業有了可趁之機。這也恰恰說明了目前整個水泥行業產能集中度不夠,造成了大小企業之間相互博弈,行業不可健康發展的狀態標準規范包括執法,行業責任感不夠,大企業的底氣和小企業的認識不到位。
怎么樣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水泥行業
那怎樣才讓水泥行業健康發可持續發展,于九洲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需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很乏力,有形之手大有可為。目前,水泥市場存在競爭平臺不公平的問題。在稅收上,大的上市公司稅收制度健全規范,而小企業在這方面有所欠缺。同時大小企業在水泥質量、環保、用工成本上都有所差異。要想保證基本的水泥市場公平平臺,需政府的有形之手出一些政策法規,加強節能減排的要求,約束規范企業,加大在稅收、質量、環保、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執法力度。
其次是去產能。于九洲談到目前的錯峰生產只是暫時的,并不能夠解決核心問題。那該如何去產能呢?原先我們設想成立去產能基金,從每噸水泥中抽取一部分利潤,但這遠遠不夠,那么該誰來掏這筆賬呢?
事實上,算清這筆賬不難,政府也是受益一方,于九洲說道。他在論壇上作了一個假設,若市場規范做好了,水泥價格在300~350元/噸,去掉30%產能,余過剩10%左右產能,水泥行業便能處于溫和的競爭當中。拿冀東水泥舉個例子,冀東水泥投一條500t/d的水泥生產線,投資在7~8個億,按高投入算,去掉30%的成本,相當于每條線承擔2.5億損失,按每年盈利1~1.5個億計算,兩三年就能抹平成本。那么水泥行業去產能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職工安置問題也能夠得到妥善解決。
因此,去產能的賬單需利益相關方共同買單,政府給政策,產品企業一同買單。除此以外,對水泥產能要進行優劣排序,政府要做好規劃,根據經濟梯度來布局產能。
最后,行業協會一定要引導行業做好規范,大企業先回歸理性,不能打價格戰,在這種前提下,按區域把事情做好。行業協會做好協調,大企業跟政府一起維護市場,政府有所干預,加上市場的手結合起來,最終促進整合。
因此,去產能最核心的是以政府政策法律法規提供公平的平臺為前提,加上行業協會的引領,相關治理宣傳推動,大企業回歸理性,小企業明白惡性競爭耍小伎倆沒有出路,最終行業才能回歸理性,有序去產能。企業共同努力,行業的明天就能帶來希望,于九洲期冀。
編輯:俞美玲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