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地下管廊矩形頂管施工工藝
在不影響地面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將管廊成功植入地表建筑密布、交通主干道縱橫的老城區地下?將矩形頂管施工工藝在國內應用到管廊施工領域,中建六局在全國率先破解了這個難題。
日前,記者在內蒙古包頭市經三路管廊項目施工現場看到,在地下深處,巨大的頂管設備帶著轟鳴聲將7米×4.3米的矩形混凝土管向前穩步推進。
據悉,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技術交流暨項目觀摩會,將該管廊項目作為最重要的觀摩項目推薦給與會代表。9月2日,與會中外專家、學者、地方城市管廊建設負責人及設計院所、施工企業代表500多人到該項目進行了現場觀摩。
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矩形頂管施工技術對打通城市主干道、建筑物等影響地下管廊施工的關鍵節點具有特殊作用。目前施工造價相對較高,但如果將環境成本等因素考慮進去,這項技術比較具有推廣價值。
日本地下空間利用研究所所長粕谷太郎在現場表示,這項施工技術即便是在日本,也還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中國應該會有較大的推廣空間。
同濟大學教授束昱認為,這一施工工藝是一項創新,有助于提升地下管廊建設的整體效益,并有望借此終結“馬路拉鏈”的歷史。
中建股份公司總工程師毛志兵告訴記者,管廊建設是城市發展的新領域,綠色化、智能化、工業化將成為管廊建設技術未來主流發展趨勢。
施工單位中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尉家鑫在向記者介紹他們研發此項技術的初衷時說,包頭市經三路、緯五路段管廊與城市主干道建設路交叉,該路段車流量大,各類管道、光纜分布復雜,如采用傳統的明挖現澆法施工,必將帶來交通擁堵等諸多問題。頂管施工則是暗挖施工技術,不需要開挖面層就能穿越地下構筑物、道路、河道等,相比開挖敷設技術,具有施工面小、對交通干擾小、噪音和震動低等優點,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中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建鋒介紹說,包頭是國家首批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由中建股份公司投資、中建六局中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具體實施的包頭市新都市區中心區綜合管廊二期工程包括經三路、緯五路、建設路多段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管廊長度11.18千米,入廊管線主要為電力、通訊、自來水、燃氣、熱力等。
據了解,該項目已進入全面施工階段,預計2017年8月竣工。項目建成后,將對所有管線實施統一管理、智能監控。管廊還設置了專門的通風口、檢修口,便于安全運行和維修保養。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