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中國水泥備件企業如何“走出去”?
近年來,我國水泥產能過剩日益嚴重,2015年,水泥產業更是陷入和鋼鐵業一樣的困局,面對國內嚴峻的水泥市場形勢,水泥企業經營一片慘淡。水泥企業的不景氣必勢必會牽動上游的水泥零備件供應商,中國備件企業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艱難。與中國相比,東盟國家經濟發展平穩,基建需求旺盛,水泥巨頭紛紛進行新型干法生產線改造,這正是備件企業的新契機,也是國內備件企業應該重點關注的市場。然而讓中小型備件企業頭疼的不是沒有嗅到蛋糕的香味,而是如何把蛋糕吃到嘴?
“一帶一路”的提出,是國家對全球國際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全新探索,也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劃時代戰略。毫無疑問,中國的備件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走出去”的真實困境:如品牌知名度低,難以得到認可;缺少客戶資源的積累,開拓新市場力不從心;缺乏外貿經驗,貿易戰難以取勝;備件市場混亂,發力點散而不聚;中外文化差異大,導致“水土不服”。
那么,如何在新常態下,跟隨“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呢?
1、在理性中看清形勢,找準自己的定位。
自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各行各業都開始加互聯網,于是有人說互聯網泡沫來了;“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戰略構想發布,又引得一些企業盲目跟風。中小企業走出去需量力而行,在理性中看清形勢,明確定位。是獲取短期利潤,還是獲得潛力市場;是打造公司品牌,還是貼牌賺錢;是采用差異化策略,還是低成本策略。選擇與企業自身實力相適應的方式“走出去”。
2、聯姻大型企業,借力“走出去”。
從事專業化生產的中小型企業,為大企業做配套和服務的同時,也為自己爭取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相較于中小企業的初出茅廬,很多行業領頭軍企業早已邁出步伐“走出去”,例如家電行業的海爾和TCL,移動通信行業的中移動和中聯通,建材基建行業的中建和中國建材。而中國建材深扎沙特、印尼、孟加拉、埃及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年,建設了幾十條水泥生產線,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遍布全球的客戶資源,CNBM品牌在國際上影響深遠。中國備件企業可以聯姻中國建材這樣的大型企業,通過其建設的水泥生產線間接實現備件出口,既降低了風險,又彌補了品牌認知度低的劣勢,積累了經驗,熟悉國外市場后,開拓國際市場也就得心應手了。
3、加強多企業間合作,形成綜合優勢“走出去”。
中國制造業現在雖然強大,但是分布分散而零亂,如果大家走出去還要在外面互相競爭,必然會被國外品牌擊垮。為什么合不成一家?在國內我們是競爭對手,在國外我們來自同國的自家兄弟,應該加強企業間合作,形成綜合優勢,“走出去”還要抱團。
4、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實施差異化“走出去”。
我國中小企業備件生產的產品多是初級產品,技術含量少,產品附加值低。一方面,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各種因素擠壓下,企業已逼近“零利潤”。另一方面,低附加值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處于競爭劣勢,易于被替代。目前傳統產品的國際增量僅有10%-15%。未來出口增量將主要來源于新產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可以開辟新路徑,實施差異化“走出去”,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5、依托電商平臺,以互聯網技術支持產品“走出去”。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顯現了巨大的現代商業價值,B2B電商平臺將成為未來中國B2B市場的后發力量。目前國內各具形色的工業品電商平臺不可計數,但真正發展成熟的又微乎其微,優備網作為電商行業的一顆新秀,有深耕工業零備件領域多年的線下經驗作支撐,以跨境電商模式將傳統的工業品線下銷售渠道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依托的線上服務相結合,攜手供應商以互聯網技術更好的支持產品“走出去”。同時,依托電商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走出去”,也是企業近乎零成本“走出去”的一種重要途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走出去”是中國企業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面臨逐漸飽和的國內市場容量,“走出去”是中國企業獲得重生的契機。只有加快產業升級轉型,堅定地跟隨國家戰略“走出去,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形成特色、確立優勢,最終實現共生共贏。
編輯:馬佳燕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