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條件下高碳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SWOT分析
我國試行碳交易制度,預期會對高碳企業的低碳技術創新活動產生激勵。本文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我國高碳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的優勢、劣勢、所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企業應對碳交易并有效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借鑒。
低碳經濟是21世紀各國所追求的新的經濟發展形態。我國所特有的資源稟賦結構和產業結構特征,使我國面臨著巨大的節能減排和低碳轉型的經濟壓力。目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已納入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隨著我國能源消耗的不斷增加,行政手段的成本越來越高,作為一種市場手段的嘗試,碳交易試點在我國部分省市被正式推出。我國試行碳交易制度,預期會對高碳企業的低碳技術創新活動產生激勵。這不僅有助于解決制約我國低碳經濟轉型的瓶頸問題,也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及對高碳企業的影響
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全球碳市場交易的規模日益擴張。目前,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其碳交易額占全球碳市場交易的80%以上。我國于2011年10月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等7個試點省市均已發布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部分省市公布了參與碳排放交易試點企業名單。非試點省市,如武漢、廣東、深圳等地也正在積極籌備碳交易市場。
碳交易市場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合理的碳交易制度設計,將極大地激勵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從參與碳排放交易試點的企業來看,主要集中在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征的高碳企業。例如,北京將年均直接或間接二氧化碳排放總量1萬噸(含)以上的固定設施排放企業(單位)強制納入到碳交易主體范圍,首鋼、北京能源投資集團等大的企業集團將被強制要求參與碳交易。上海市的試點范圍則包括行政區域內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電力等工業行業年碳排放量2萬噸及以上的重點排放企業,以及航空、港口、商業、賓館、金融等年碳排放量1萬噸及以上的重點排放非工業企業。這些企業均屬于高碳企業。
在碳交易條件下,那些積極進行低碳技術投資的企業往往會獲得碳交易市場的先機。低碳技術創新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碳排放量,從而降低企業的碳排放成本;企業節余的碳排放量還可以作為商品參與交易,由此產生額外的經濟利益。碳交易市場為企業協調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矛盾提供了新的契機。通過研發和應用新的低碳技術,高碳企業可以改變高能耗、高排放的生產經營模式,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低碳技術創新所具有的難度以及碳交易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給企業的低碳技術投資帶來了一種新的風險,即碳風險。而具有不同潛質(優勢和劣勢)的高碳企業,也必將面臨著不同的機會和威脅。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投入與產出因素,尋求碳排放量與企業價值的最優平衡。
二、我國高碳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SWOT分析
以下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碳交易條件下高碳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的優勢、劣勢、所面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企業應對碳交易并有效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借鑒。
(一)優勢分析
由于我國高碳企業多以電力、煤炭、石油化工以及制造業等為主,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伴隨產生大量污染物,因此,高碳企業首當其沖成為了環境治理的重點關注對象。具備企業環境管理的基礎和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經驗,是我國高碳企業應對碳交易的優勢所在。
(1)企業環境管理基礎優勢。隨著全球環境污染的不斷加重,我國企業開始將應對環境問題作為管理的目標之一。特別是一些高碳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鞍鋼、寶鋼等紛紛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來強化自身對環境的管理。例如,作為鋼鐵行業中高碳排放企業的巨頭,寶鋼在多年應對環境的管理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寶鋼集團采取動態的能源環保控制體系,通過建立能源使用效率的管理網絡,逐步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2)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經驗優勢。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的理念在我國貫徹已久。許多負責任的大型高碳企業,不斷致力于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例如,中國石化在節能減排項目上的投資每年高達數十億元,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實現了增產節水、增產減污和穩定達標排放。
(二)劣勢分析
我國高碳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的劣勢表現在以下方面:
(1)低碳意識薄弱不利于企業把握低碳技術創新的先機。盡管我國已明確地向企業傳達了節能減排的政策導向,但是許多高碳企業的經營者并未真正意識到碳減排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由于低碳技術創新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不能在短時間內為企業帶來利潤與價值實現,因此,在我國試行碳交易的條件下,許多高碳企業持觀望態度,遲遲不行動,錯失了低碳技術研發和創新的先機。
(2)配套技術落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高碳企業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固定生產模式。很多企業一直缺乏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的動力,也沒有必要的技術積累。企業一旦采取低碳技術創新的措施,將會對現有的生產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由于缺乏低碳配套技術的支持,企業進行創新的速度和效率將會受到嚴峻的挑戰。
(3)缺乏低碳創新人才。高碳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的最大障礙,在于創新人才的缺失。由于人員的培育、引進與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要滿足企業自身低碳技術創新的需求,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期間。
(三)機會分析
試行碳交易制度,是我國一系列環境政策中的重要一環,也為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1)優先獲得環境政策扶持的機會。相比較于其他企業,政府部門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壓力,在財政、稅收、價格等方面都給予了高碳企業很多的政策扶持。在碳交易的條件下,政府部門將會繼續加大對高碳企業采取激勵政策。政府出臺的優惠措施,可以使高碳企業在諸多方面受益。
(2)獲取產品市場競爭優勢的機會。降低成本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傳統途徑。高碳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企業通過節能減排技術創新以及開發新型清潔能源,可以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的消耗,降低和避免環境違規成本,最終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擴大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提高社會認可度和產品的市場份額,是獲得競爭優勢的另一重要途徑。隨著環境問題的不斷加劇,社會公眾日益關注企業的環境管理行為。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獲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對于高碳企業尤其重要。
(3)技術及碳排放權轉讓的機會。在碳交易條件下,高碳企業會分配到相應的碳排放額度。高碳企業通過低碳技術創新,一方面可以將低碳技術應用于自身生產經營活動中,把碳排放量控制在排放額度以內,并將剩余的碳排放權進行轉讓,獲取節余收益;另一方面,通過將研發成功的技術進行轉讓,獲取轉讓收益。
(四)威脅分析
高碳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所面臨的威脅表現在以下方面:
(1)資金占用率大,創新風險高。低碳技術研發和創新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由于資金的限制,企業不愿率先投入資金進行低碳技術創新,而是處于觀望狀態,生產高碳同質化產品。同時,由于缺乏技術積累和研發經驗,許多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會面臨較高的失敗的風險。
(2)政策風險。由于我國碳交易制度處于初建階段,政策不穩定的因素客觀存在,碳排放配額的發放辦法、碳交易市場的供求關系及價格波動,都難以預料。這些因素不僅影響會企業的低碳技術創新投資決策,還會對已經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帶來額外的政策風險。
(3)國外先進技術的沖擊。在碳交易市場條件下,低碳技術創新同樣受到國外企業的重視。由于我國整體低碳技術創新水平較為落后,而外國企業已經先于我國進行技術研發工作,因此我國市場必然會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沖擊。在國外先進技術的威脅下,我國企業可能會放棄自主創新,購買國外先進技術使用權,這樣會嚴重阻礙我國低碳創新進程,同時企業也需要承擔一筆不小的開支。
三、高碳企業SWOT戰略組合分析
(一)S-O戰略:發揮優勢同時使機會最大化
在有利的條件下,政府部門及社會公眾都將給予高碳企業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的有力支持。通過低碳技術的研發投入,可以在成本控制、生產效率、市場占有率等多個方面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高碳企業應當在利用政府優惠措施的同時,借鑒同行業先進的低碳管理理念,尋找標桿企業作為自身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的學習對象,對企業的供應鏈進行內外整合,定期開展企業內跨職能單位的碳管理討論,以及與供應商和客戶的信息交流,提高企業低碳技術創新能力。
(二)S-T戰略:發揮優勢同時減少外部威脅
低碳技術創新會不可避免的產生很多額外的研發支出,同時在國外先進技術的沖擊下存在著一定的創新風險。為了避免受到的外部威脅,高碳企業應當采取戰略聯盟的方式降低創新風險。通過與同行業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合作,共同分享技術創新的成果,從而使企業的風險最低,收益最大。
(三)W-O戰略:克服劣勢同時利用機會
高碳企業在把握各種機遇的同時,也應當注意自身存在的問題。高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低碳技術創新的人才,一方面該類企業應當加大對低碳技術人才的內部培養,通過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其不斷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外部人員的引進彌補自身的不足,在企業內部不斷強化低碳技術創新人才的地位。此外,企業應當積極宣傳低碳技術創新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增強內部人員的低碳意識,使低碳發展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四)W-T戰略:使劣勢和威脅最小化
組織采取任何的變革都會面臨失敗的風險,為了使該風險降到最低,高碳企業就應當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劣勢以及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威脅。企業應當定期進行內部人員的培訓,加強風險意識,強化技術創新的正面效果,對外加強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共同投資新項目新工藝的開發研制,最終實現低碳技術創新的發展目標。
綜上,在碳交易條件下,高碳企業開展低碳技術創新活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低碳技術創新可以使企業在諸多方面獲益,但也使企業面臨新的風險。高碳企業進行低碳技術創新投資,是在長期收益與短期收益之間所進行的博弈。通過技術研發的投入,必然會使企業短期收益有所降低,但是隨著我國碳交易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低碳技術的不斷進步,低碳技術創新必定會給企業帶來長期的回報。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