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回顧]“新常態”的烙印——半年之“最”(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713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4%,GDP增長7.0%,雖然完成了“保七”目標,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巨大。與此同時,1-6月,全國22個省區水泥產量同比出現下跌,其中13省降幅接近或超過10%。
不得不承認,受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影響,國內水泥需求已經結束“黃金期”,正步入“后高速增長時代”。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水泥企業儼然已身處“亂世”,提升發展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今年上半年,在行業步入平臺期之后,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無論是行情的全面低迷,還是并購重組加速,亦或是進軍海外市場,無不預示著這個時代水泥行業變革序幕已經拉開……
水泥價格下跌之最:廣東、上海、青海
縱觀上半年,水泥價格的一跌再跌可謂新常態下行業壓力的集中體現。一方面由于經濟增速放緩,水泥市場需求出現全國性減少,市場競爭空前激烈,企業紛紛降價保量;另一方面去年底,部分省區水泥價格相對較高,年后市場恢復緩慢,也促使了價格“跳水式”下跌。
具體到各省,廣東、上海、青海位列上半年水泥價格下跌前三甲,分別為77元/噸、68元/噸和55元/噸。而與此同時,據中國水泥網統計數據顯示,青海的“季軍”位置,也并不“保險”,上半年全國平均水泥價格跌幅超過50元/噸的省已經達到7個,位列第4、5、6、7名的廣西、江西、安徽、貴州情況并沒有好多少。
附:2015年2-6月全國各地區P.O42.5 價格變動一覽
最慘淡的市場:山西、貴州、廣西
如果用一個詞語形容上半年水泥市場,恐怕沒有比“慘淡”更為恰當的,在這個“沒有最慘只有更慘”的2015年上半年,在不斷“比慘”的過程中,山西、貴州、廣西最終力壓湖南、遼寧、四川、廣東等省,躋身前三甲。
山西:長期以來的需求低迷導致當地水泥價格由年初開始就一直低位下探,2月市場P.O42.5散裝水泥平均值在230元/噸左右,跌至6月平均水泥價格已經至在210元/噸。現部分市場最低出廠已跌至160元/噸左右,若不是近抵成本線,價格可能繼續大幅下探,而即便如此,部分企業也已處于虧本運行狀態,行情慘淡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在短期內當地水泥市場行情仍然難見回升可能。
貴州:由于水泥銷售不佳,當地企業庫存壓力不斷增大,尤其在海螺新增產能釋放之后,黔西及黔南等市場水泥價格一落千丈。2-6月P.O42.5散裝水泥市場平均價格跌幅達到了51元,6月底僅在220元/噸,未來行情繼續堪憂。
廣西: P.O42.5散裝水泥市場平均價已經由年初320元/噸左右到現在的252元/噸。尤其崇左地區水泥南方、紅獅新增產能釋放,桂西南市場價格短期難以向上,不僅僅如此,當地水泥市場需求量截止目前依舊沒有明顯的提升跡象,后期不容樂觀。
水泥產量跌幅之最:上海、遼寧、山西
據統計,1-6月,全國水泥產量107714萬噸,同比下降5.3%,熟料產量63059.75萬噸,同比下降8.77%。
分省來看,水泥價格跌幅“副班長”上海,終于扶正,成為全國產量降幅之最。水泥產量為206.71萬噸,同比下降33.66%,緊隨其后是山西1458.82萬噸,同比下降24.11%;遼寧1975.84萬噸,同比下降23.03%。
就原因分析,上海地處長江下游,市場開放,當地水泥價格易受長江流域及周邊市場影響。今年上半年,全國水泥行情普遍不佳,大量低價水泥沖擊上海市場,給當地水泥企業帶來較大生存壓力,加之經濟形勢不佳,水泥產量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應是理所當然。山西、遼寧均處于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情洼地區域,市場慘淡,企業停窯較多,致使產量同比出現較大下滑。
水泥熟料新增產能之最:廣西、山東、甘肅
1-6月份,我國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13條,設計總產能1472.5萬噸,較2014年上半年減少2042萬噸,降幅為58.09%。
分區域來看,主要集中在廣西、山東、甘肅等地,分別為388萬噸、310萬噸和310萬噸;主要企業是海螺、紅獅、中國建材和山水,均在300-400萬噸。
消息顯示,2015年上半年因市場需求低迷、行情較差,有近700萬噸已具備點火產能推遲至下半年。因此,廣西、山東、甘肅占據半年新增熟料產能前三甲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業內預計,下半年新增熟料產能將在2300萬噸左右,全年熟料產能增量接近4000萬噸。
附:2015年上半年全國部分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點火統計
最大規模錯峰生產:泛華北冬季停窯
2014 年12月27日上午,“泛華北地區水泥企業冬季錯峰生產會議”在山東濟南召開,宣布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和天津市決定開始實行水泥企業冬季錯峰生產。
具體為:北京、天津,自2015年1月15日至3月15日停窯;山東,自2015年1月15日至2與28日停窯;河北,自2015年1月15日起,除唐山市企業停窯至2月28日,其他地區企業停窯至3月15日;山西,自2015年1月15日起,除晉東南地區企業停窯至2月28日,其他地區企業一律停窯至3月15日;河南,自2015年1月20日至3月5日停止煅燒熟料。
此次錯峰生產涉及華北、中原地區近千家水泥企業,對水泥錯峰在我國北方地區的更大范圍內開展、實現錯峰常態化具有前所未有的推動意義。
最嚴環保法:新《環保法》
今年1月1日,歷經四次審議,號稱“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新《環保法》正式落地實施。
新《環保法》新增了三項內容,尤為引發各界關注。其一,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即對持續性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按日、連續的罰款;其二,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其三,拿“保護傘”開刀,面對重大的環境違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領導、環保部門等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將“引咎辭職”。
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已經多家水泥企業因為違規排放污染物受到相關部門處罰,其中中國水泥廠被罰是業內關注最多的環保處罰事件之一,這不僅僅因為該廠在已經被通報的情況下,依然“頂風作案”對檢測數據造假,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水泥廠作為業內龍頭海螺水泥旗下主要企業之一,歷史悠久,在當地擁有很強的影響力。
中國水泥廠環保造假被罰,也從側面應證了新《環保法》作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無論是在相關標準制定還是在執行力度上,的確名不虛傳。
以前關于環境治理的相關法律一直存在,但是“寬”、“軟”等弊端的長期存在,一直飽遭業內“詬病”,很難與當今經濟發展的速度相匹配。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開啟中國環境治理的新篇章,治污軌道將步入“法時代”。
另外,7月1日新修訂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正式實施,水泥行業排污標準全面升級。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這還僅是開始,根據北京《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第二階段實施目標,到2016年1月1日,北京將實施更為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其中氮氧化物排放將不得超過200mg/m?。未來,全國范圍內的水泥污染物控制標準將不斷提高。
最賺錢的水泥企業:海螺水泥
統計局數據,2015年上半年我國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為132.65億元,同比下降61%。分區域看,華東、中南和西南繼續保持盈利,利潤總額分別為77.05億元、74.59億元和7.97億元;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仍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分別為17.39億元、2.89億元和6.7億元。
從水泥上市公司來看,截止7月28日,共有14家水泥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凈利較上年同期上升的僅2家公司:冀東水泥和博聞科技,這2家公司都是扭虧為盈。雖然,我們的上榜企業海螺水泥目前還沒有發布半年業績,但是從海螺水泥7月6日晚間發布的公告可以窺知一二:公司于2015年4-6月期間分別減持了青松建化和冀東水泥兩支股票,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減持青松建化和冀東水泥股票產生的凈利潤約為 13.5億元,占公司2014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2.28%。僅此在資本市場低吸高拋的運作就已獲利頗豐,這項收益也基本與海螺水泥一季度利潤17億的凈利潤持平,海螺水泥正可謂賺錢有方。
同時,在行業盈利不佳的情況下,在國內海螺水泥不但通過更便宜合理的價格進行兼并收購,不斷擴張產能,完成市場布局。6月海螺收購江西圣塔集團,使其產能南北呼應貫穿江西全境。而且,2014年為海螺水泥帶來1.08億收入的骨料業務也不容忽視,未來盈利也同樣值得期待。
點擊查看:[半年回顧]“新常態”的烙印——半年之“最”(下)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