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謝憲中:水泥礦山如何適應新常態 實現新跨越
我國的水泥礦山企業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應千方百計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從當前水泥礦山企業的階段性特征出發,主動適應新常態;水泥礦山企業如何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實現新跨越?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水泥網記者近日電話采訪了國家首批注冊采礦工程師、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資深礦業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謝憲中。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礦業工程專家謝憲中教授在現場調研
記者:眾所周知,新常態是“習式熱詞”之一。新常態:“新”就是“有異于舊質”;“常態”就是時常發生的狀態。您認為水泥礦山企業新常態是什么?應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適應新常態?
謝憲中:水泥礦山企業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相對穩定。一言以蔽之,不拘常例、不違常情,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
眾所周知,當前的經濟發展呈現出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而水泥礦山企業則需進入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常態。應推動實現尊重市場規律的科學發展、尊重自然規律的持續發展、尊重生態規律的和諧發展,這是水泥礦山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構想。現階段的關鍵是應準確研判新形勢、主動適應新常態、勇敢面對新挑戰、全面實現新跨越,具體的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水泥礦山企業資源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節能降耗、綠色發展工作,以實現新跨越。
一、主動適應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對傳統水泥礦山企業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壓力釋放的過程。水泥礦山企業應在有市場前景的條件下,應充分利用水泥灰巖礦石中的廢石(蓋層和夾石)加工成建筑骨料,做到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使水泥產品和建筑骨料直接同步合成為建筑工地的混凝土產品,實現企業產值暨利潤的最大化,這樣,可省去廢石場的征地費暨廢石場底部的排水盲溝、上游截水溝、下游擋石壩和廢石運輸道路的投資,以適應水泥礦山企業綠色生產的新常態。
而做好綠色環保型的砂石骨料生產線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破碎設備選型時,絕不可千篇一律,走入誤區:
若當地市場缺乏建筑骨料,而天然砂資源豐富,就以生產建筑骨料為主,在顎式破碎機(或旋回破碎機)之后,則采用新型液壓圓錐破碎機。
若當地市場缺乏機制砂,而天然骨料資源豐富,就以生產機制砂為主,當被破碎的物料的金屬磨蝕指數較低時,在顎式破碎機之后,則采用反擊式破碎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若物料的金屬磨蝕指數較高時,則不宜采用反擊式破碎機。.
若水泥原料礦山的附近尚有安山巖、或玄武巖、或花崗巖、或鵝卵石等原材料時,破碎主機設備的選型應有較強的適應性(原料選擇范圍廣),譬如:在顎式破碎機(或旋回破碎機)之后,則采用新型液壓圓錐破碎機。并使破碎后的成品質量完全達到國家標準GB14685的要求,為高等級公路、高速公路、鐵路、水利、混凝土攪拌站等行業提供了合格的國標骨料。
另外,尚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1、粒形可控制
產品達到最小的針片狀含量應在5%以內,進料的碎石原材料無論粒形有多差,在制砂機和級配調整技術的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產品碎石應呈多面體、接近圓形、粒形飽滿,產品機制砂粒形更應接近天然砂。
1.2、石粉含量可控制
石粉含量不得大于5%,生產系統應能夠有效將石粉分離、并且0.3-0.15的細小顆粒損失控制到最少,使成品機制砂中石粉分保持在3-10%以內或更低,并應實行石粉含量的動態控制。
1.3、含水率可控制
含水率應盡量處于飽和面干的狀態,設置有拌濕功能模塊,根據產砂量的多少,應能自動控制成品機制砂含水率,滿足商混企業的用骨料要求。
1.4、級配應能夠連續調整
對級配應能調整和有效控制,保證機制砂的細度模數可以按照設定的要求調整,細度模數做到在2.3~3.2之間可調,符合2區中砂國標要求,波動控制0.2以內。
二、充分利用老設施
謝憲中教授在中原地區一座大型復雜水泥礦山的附近,設計了綠色環保型的砂石骨料生產線,它充分利用了原有水泥石的輸送膠帶機,幷將此輸送系統改造設計成自發電膠帶機輸送系統,然后利用夜間峰谷低電價分時段輸送不同品種的建筑骨料。
上述技術改造設計的特點是:1.用足了高差,充分發電;2.設計采用了12脈沖4象限-閉環矢量控制變頻器(均為重載型,確保惡劣工況下的過載啟動)暨電能回饋系統,確保持續100%發電饋電網,做到相位角、磁通電流、電壓的合理匹配;3.科學合理的設計確保了電能回饋系統響應迅速、諧波微小,并能在供電電網出現故障時,不出現逆變失敗,而且實現軟起動、軟制動,切實避免下運負功率膠帶機因控制不當而容易飛車等“老大難”問題,化害為利,有效地保證了生產安全等,有利于促進建材礦山的技術進步,設計建設名副其實的節能、低碳、環保示范礦山;4.避免了重復建設膠帶機輸送系統,節省了投資;由于將既有的膠帶機輸送系統充分利用幷設計改造成了自發電膠帶機輸送系統,減少了運費,降低了成本。
三、全面摒棄舊觀念
記者:對于已建成的水泥廠的配套礦山,其中一些礦山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作為權威資深專家,您對這類水泥礦山企業有什么建議或者提醒?應該怎樣適應新常態呢?
謝憲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規模的水泥礦山近2000座,由于各地的資源賦存量不均等,在黑龍江省等水泥原料資源匱乏的地區,不得不開采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的礦石(凹陷露天開采),因為已建成的水泥廠每天都不能“斷頓”,以滿足水泥廠生產之必需。而對于上述資源匱乏的地區,謝憲中教授在阿城新民礦將山坡露天礦山開拓運輸系統成功改造設計成了凹陷露天礦開拓運輸系統。綜上所述,上述水泥礦山企業應準確研判資源枯竭的新形勢、采取行之有效的擴幫、降段、排水等設計方案,打破了“水泥礦山宜山不宜凹”的陳舊理念,主動適應凹陷露天開采的新常態,這比在較遠的異地重新找礦建礦省錢、省時、省運費。
另外,根據礦區巖溶裂隙水涌水量不穩定的特點,并按冬季、夏季特點,合理設計配備了適合兩個季節的凹陷露天礦的排水設施,做好了礦山排水的自動控制,水泵的開、停與積水坑水位的高、低實現自動聯鎖控制,并將水泵的開、停信號及時引入中央控制室,實現無人值守;設計充分循環利用礦區積水坑的廢水,幷先行按2級沉淀處理后,再采用管道輸送至廠區工業用水設施,充分循環利用了寶貴的水資源。
編者注: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水泥行業將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行業依舊面臨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節能環保要求提高等現實;另一方面,“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落實又會給行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在此背景下,拼規模、拼成本的競爭方式正在改變,企業只有摒棄傳統發展模式,適應行業新常態,才能獲得新的發展。
2015年3月27日-28日,中國水泥網將在杭州金馬國際酒店舉辦“2015第四屆中國水泥網年會”。年會以“發展水泥現貨電商,把握新常態下新機遇”為主題,特邀行業領導、經濟學家、B2B電商專家、水泥電商企業家、產業戰略專家,水泥百強企業,供應商百強企業,將深入解讀產業政策與宏觀經濟環境,探討水泥行業如何以電子商務為抓手,發展第三方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適應行業“新常態”,加速推動水泥行業從傳統制造業向生產服務業的新商業模式順利轉型。
年會同期還將舉辦“.2014中國水泥熟料產能百強”、“第四屆中國水泥行業百強供應商”頒獎典禮,“延伸產業鏈專場”、“2015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年會”、“新型干法水泥三十年發展回顧展”等活動。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