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信息和經濟運行部副主任、中國建材數量經濟監理學會秘書長 周鴻錦 · 2015-01-08 13:21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1 2000年以來歷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收入對比

  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規模超過水泥制造業(見圖1),無疑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鏈延伸、建材工業乃至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突出亮點。新近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歷史地、辯證地分析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發展歷程,深刻認識把握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水泥工業乃至整個建材工業發展仍處在工業化進程初級階段這一基本特征,既要看到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工業化進程是我國建材工業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繼續平穩較快發展的巨大潛力,也必須清醒、及時地認識到創新發展是關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水泥工業和建材工業后續可持續發展的新著力點?;炷僚c水泥制品業的發展,必須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

  銷售規模超過水泥行業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2 2014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預計,2014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銷售收入接近1萬億元,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見圖1),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超過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工業最大產業(見圖2)。

  從水泥、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企業產品銷售情況來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品銷售收入早在2012年前后已經超過水泥產品收入。近年來,由于水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約有400多家原水泥生產企業已不再生產水泥產品,改為生產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等非水泥產品。由于企業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更換的年度限制,這部分企業仍然保留在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統計范圍內。加之近年來水泥企業主動拓展產業鏈,生產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等非水泥產品,2014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近萬億元銷售收入中,水泥產品銷售收入約為7000億元,商品混凝土及水泥制品銷售收入近1500億元,約占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銷售收入的15%。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

  的工業化進程

  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超過水泥制造業,標志著建材工業延伸傳統工業產業鏈,發展低能耗加工制品業,新型工業化進程進入新階段。建國以后直至本世紀初,受限于我國國民經濟歷史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緩慢。從“一五”時期開始直至2000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只是同時期水泥投資的1/12,2000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企業數量1757家,年末固定資產181億元(見圖4),年銷售額322億元,銷售額只是同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銷售額的27.6%(見圖1)。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3 2000年以來歷年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4 2000年以來歷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年末固定資產對比

  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前10年中,水泥工業迅猛發展,已基本完成新型干法生產工藝對傳統工藝的置換,徹底解決了水泥產品短缺問題,生產能力已經飽和。2010年以后,水泥制造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已經下降(見圖3),進入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階段。水泥產品向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延伸發展是產業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2000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限額以上年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只是同年水泥制造業投資的19.6%(見圖3)。2002年以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2010年投資突破1000億元,2011年投資額超過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工業最大投資產業。目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限額以上年固定資產投資已經超過2300億元,是水泥固定資產投資的兩倍(見圖3)。2004年以前,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生產企業數量長期在1800家左右徘徊,2004年以后突破2400家,2009年金融危機以后突破5000家,目前已經超過7000家(見圖6)。伴隨著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迅猛增加,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高速增長。2010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從2004年的400多億元增加到4400多億元。2010年和2011年銷售額年增長速度達到40%左右,2012年和2013年也實現了20%左右的高增長。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5 2014年建材工業固定資產

  新世紀以來,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數量的增加和銷售額的迅猛增長,主要得益于預拌混凝土的工業化、商業化生產。商品混凝土產量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的、用于商品銷售的預拌混凝土。據2004年全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當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不足2億立方米(見圖7)。2003年以后,全國禁止在大中城市現場攪拌混凝土,推進了商品混凝土蓬勃發展,相當數量的原建筑施工企業轉為工業企業進行混凝土商品化生產。因而,每年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數量迅猛增加,其中既有商品混凝土新投產的生產企業,也有轉為工業生產企業的原建筑施工企業(見圖6)。這對于建筑行業來說也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自2004年以來,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高速增長,既有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產量的自然增長,有新投產企業的新增產量,也有原建筑施工企業轉為工業企業的預拌混凝土產量。目前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數量已經超過4500家,商品混凝土產量超過16.5億立方米(見圖7)。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6 歷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數量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7 歷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Page]

 新常態中的產業

  結構調整亮點

  發展以水泥為基本材料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新型墻體材料,既能拓展水泥產品使用功能,增加水泥產品附加值,推進建筑業現代化進程,推進建筑業施工裝配和工廠化房屋生產,減少水泥使用過程中的粉塵排放,更重要的是能攤薄整個建材工業、工業部門和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強度,降低建材工業、工業部門、國民經濟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對建材工業乃至整個工業部門、國民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都有深遠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有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2014年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的發展,印證了中央的正確判斷。2014年國民經濟和投資增速下滑,建材傳統產品水泥、平板玻璃產量增速大幅度下滑,水泥產量年增長率從兩位數增長急速回落到不足2%。而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仍保持兩位數增長,產量突破16.5億立方米,是建材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成果。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增長速度雖然也從以往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但仍然保持了13%左右的較快增長,主要是商品混凝土等產品的工業化進程所推動。在規模以上建材工業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體量最大,在2014年建材工業10%左右的增長率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增長貢獻了約3個百分點。充分表明“穩增長”與“調結構”并不矛盾,傳統產品產業鏈的延伸、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能促進工業平穩較快增長。

  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結構調整和商品混凝土產量的繼續較快增長,也得益于中央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是對國民經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調微調的積極成果。2014年6月1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簡并增值稅征收率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57號),將6%和4%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整為3%。多年來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依照簡易辦法按6%增值稅率,建筑施工企業所屬混凝土攪拌站按4%的增值稅率,如此一來,市場不公平競爭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此項政策調整,掃清了建筑施工企業預拌混凝土攪拌站轉制為工業生產企業的稅率障礙,將促進建筑業走向工廠化生產和現代化。稅率的調整,也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在持續多年高速增長后,2014年投資增速仍然保持在14%以上(見圖3)。2015年和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時期,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工業化進程仍將持續。

  工業化進程

  仍處于初級階段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10年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迅猛發展,本質上是伴隨著建筑業的現代化和建筑部件工廠化生產的產業工業化進程?;炷僚c水泥制品業銷售規模超越水泥制造業,還只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階段性標志。從商品混凝土產量和水泥產量的比例來看,預拌混凝土商業化和工廠化生產程度還遠遠不夠。從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與水泥產品價格比例來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銷售額應該達到水泥制造業的兩倍或三倍,即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銷售額應該在2萬億元或3萬億元以上,建筑業才能基本實現建筑部件工廠化生產,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才能基本實現工業化。

  目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工業化進程仍處于初級階段,還表現在行業生產技術和技術裝備水平不高。2014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雖然超越水泥制造業,但全行業資產總額卻只有水泥制造業的58.6%,固定資產和人均技術裝備水平差距更大。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只有水泥制造業的1/3(見圖4),人均固定資產更是不足水泥制造業的1/3。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8 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

  目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和企業在外延擴張的“鋪攤子”過程中,技術裝備水平不是提高而是在下降。2000年,在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比重曾經達到49.6%,而最近3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設備工器具購置比重只有42%左右(見圖8)。過半數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項目投資都花在“鋪攤子”中必不可少的土建和設備安裝費用上。目前,幾千萬元的投資就可以興建一個混凝土攪拌站,行業內外普遍認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投資、技術門檻低,然而實際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并不是低投資、低技術產品的代名詞。綜觀當今發達國家,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投資和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標準要求,都遠遠高于它的前端產品——水泥。即使在我國,在十幾年前,當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大型國有企業,投資主要是水泥橋梁構件、軌枕和電桿生產項目,產品質量標準高,技術裝備水平高,固定資產投資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比重高于同時期水泥制造業(見圖8)。2003年以后,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集中在商品混凝土和低端一般化水泥制品項目上,投資中技術裝備含量降低;2005年以后,投資中設備工器具購置比重多數年份低于同時期的水泥制造業(見圖8)。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目前這種不正?,F象亟待扭轉改變。

  嚴厲的質量監管

  是根治市場亂象的切入點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的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相向而行,離不開建筑業的現代化。目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最令人擔憂的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良莠不分。目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價格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反映的是產品質量的巨大差距,是偽劣產品的存在。對于使用在建筑物中的鋼筋混凝土和預制構件,埋入地下的混凝土樁、混凝土管,其產品質量問題的后果令人不堪設想,令人不寒而栗?;炷僚c水泥制品行業亟待在建材產業中率先實現信息化,亟待建立產品質量數據信息庫,亟待與建筑行業聯手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偽劣產品嚴重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以嚴厲手段加強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品質量監管,是根治當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亂象的切入點。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2020年“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我們應該正視建材和水泥工業在產業鏈延伸過程中出現的新特征、新問題,繼續堅持不懈地大力推進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新型工業化進程。

 產業企業組織結構

  集中與分散并存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9 2013年規模以上商品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是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主要企業組成部分。目前,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集中與分散并存。2014年,規模以上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平均資產規模1億元,平均銷售額1.2億元。據2013年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4408家規模以上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平均年產量33萬立方米。其中,商品混凝土年產量在30萬立方米以上工業企業有1562家,年產量10.7億立方米,占全國規模以上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總產量的72.4%;年產量30萬立方米以下工業企業有2846家,年產量4.1億立方米,占27.6%。在商品混凝土年產量30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企業中,年產100萬立方米以上企業有206家,年產量3.9億立方米,占26.5%;年產量30萬~100萬立方米工業企業有1356家,年產量6.8億立方米,占45.9%(見圖9)。近千家企業商品混凝土年產量不足10萬立方米,產量僅占商品混凝土總量的4.2%。

  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的分布與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90%以上的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和產量集中在200多個省會城市和?。ㄗ灾螀^)轄市。東部地區工業生產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占全國商品混凝土總量的50%。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區,以及其他省區省會和主要城市工業生產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占全國商品混凝土總量的74%。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最大的水泥產地和消費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較高,混凝土生產工廠化、商品化程度高,工業生產企業商品混凝土產量占全國商品混凝土總量的33%。

  目前,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平均年產量33萬立方米,相當于一家年產20萬噸小型水泥企業的水泥供應量。目前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集中與分散并存,總體規模偏小,突出反映了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工業化進程的初級階段特征,與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與建筑業發展水平有關。我國建筑業施工企業近8萬家,年平均施工產值不過2億元左右。解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企業組織結構集中與分散并存癥結,根治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品質量和市場價格亂象的有效辦法是推進企業集團化。在目前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中,從原建筑企業轉為工業生產企業數量約1000家,商品混凝土產量約占總量的1/3。

  近年來,大水泥企業集團向水泥工業上下游發展,水泥企業生產商品混凝土,也是商品混凝土工業生產企業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大水泥企業集團投資建設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和有商品混凝土生產的水泥企業約有500多家,商品混凝土產量約占總量的1/7?;炷僚c水泥制品業是水泥產業向建筑業工廠化生產的延伸,大型水泥生產企業集團、大型建筑施工企業集團所屬的混凝土攪拌站或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在集團內部與產業上游的水泥生產,或與產業下游施工生產有著密切聯系,生產效率遠遠高于非集團化企業。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大型建筑施工企業集團都向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延伸拓展,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企業組織形態的發展趨勢。

  新型工業化

  需要創新驅動

  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實現利潤總額預計580億元。與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收入13%左右的增長率相比,利潤總額僅增長10%左右,比2013年利潤增長率回落約10個百分點。2014年,雖然電力和人工成本上升,而水泥和混凝土年平均價格基本與2013年持平,柴油價格大幅度下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長期困擾行業的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10 2000年以來歷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年末應收賬款

201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發展大盤點

圖11 2000年以來歷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比較

  2014年年末,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預計超過2200億元(見圖10),比2013年年末增加16%。2005~2011年,隨著商品混凝土工業化生產程度的提高,銷售收入的迅猛增加使應收賬款資金占用相對減少,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穩步提高(見圖11)。而2011年以后,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應收賬款持續大幅度增加,應收賬款周轉率持續下滑(見圖10和圖11)。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在2007年以后再次跌破5次,只有4.7次。不足5次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意味著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企業1萬多億元的年銷售貨款,其中1/5被施工單位常年拖欠。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占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全部應收賬款的45%,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額與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相近,而應收賬款額卻是水泥制造業的2.7倍(見圖10)。

  企業之間“三角債”問題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健康運行的頑疾,在國民經濟下行時期尤為突出,綜合折射出我國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的不成熟和市場法律規范秩序的不完善。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中,占用設備供貨和施工方資金常年在8%左右,而在經濟下行、銀行貸款緊縮時,則要達到10%~13%。2014年年末,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方拖欠的各項款項達5萬億元,其中拖欠工程款2.4萬億元,拖欠工程款金額比2013年增加21%。固定資產投資方拖欠工程施工方,施工方拖欠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工業生產企業和水泥生產企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拖欠水泥生產企業,從而形成“三角債”。在建材工業的全部應收賬款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水泥生產企業應收賬款占60%以上,嚴重影響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水泥和建材工業經濟的運行質量。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應收賬款長期居高不下,固然與宏觀經濟運行環境有關,與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長期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有關,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組織形態集中與分散并存、集團化程度不高,在與建筑業的產業鏈接中處于弱勢地位,也是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應收賬款長期居高不下的行業內部原因。應收賬款長期居高不下,是影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經濟運行質量的主要因素。在上游產業向下游產業延伸過程中,由于產品中間投入的逐漸增大,從產業鏈前端到產業鏈后端,產品產出率和利潤率遞次衰減是普遍規律。而對比建材工業中加工玻璃對平板玻璃產業的延伸,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對玻璃纖維產業的延伸,同樣屬于上游產業向下游產業延伸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利潤率卻低于加工玻璃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行業,應收賬款長期居高不下不能不說是其中重要原因。

圖12 2000年以來歷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利潤率比較

  如前所述,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銷售額已經超過水泥行業,而行業固定資產只有水泥行業的1/3(見圖1和圖4)?;炷僚c水泥制品原本應該是一個“快水快流”的產業,而就是長期居高不下的應收賬款占用大量流動資金,資金投入產出效果難以提高。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流動資金周轉率與水泥制造業相當,而用于墊付應收賬款的流動資金占用,水泥企業一年可以周轉11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不足5次(見圖11)。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長期以來持續在每年5次上下徘徊,一直是建材工業中應收賬款周轉最緩慢的行業。長期居高不下的應收賬款流動資金占用,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背上沉重的資金負擔。2014年,規模以上建材工業各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3.9%,水泥企業為59.3%,而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為60.3%,遠遠高于建材其他產業。高額負債使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必須支付高額利息費用,2014年,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年財務費用支出預計超過100億元?;炷僚c水泥制品利潤微薄,規模以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銷售利潤率在2010年以后有所提高也只不過6%左右,2014年下滑到5.7%(見圖12),低于建材行業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2014年,水泥企業每百元銷售收入獲利8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每百元銷售收入獲利5.7元?;炷僚c水泥制品原本微薄的利潤,每百元銷售收入中還需支付1元的財務利息費用?;炷僚c水泥制品行業高額應收賬款和流動資金占用,反映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市場經營環境的無序。市場競爭的無序和低資金回報率,使水泥資本在進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時躊躇不定,嚴重阻礙混凝土與水泥制品企業的集團化和產業的新型工業化進程。

  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

  運行質量有待提高

  一般說來,產業鏈后端產品,產品產出率和利潤率低于前端基礎產品。但在后工業化階段,新產品往往出現在產業鏈后端。技術領先企業,往往可以在新產品進入市場初期,憑借技術壟斷維持壟斷價格,攫取超額利潤。這一規律一再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所證明。而在建材的加工玻璃產業中,薄膜晶體管型液晶顯示器(TFT-LCD)玻璃基板生產技術,國際知名玻璃公司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已經投入研究開發,近幾年在我國國內市場憑借其技術優勢獲得超額利潤。在建材行業中,平板玻璃工業向加工玻璃產業鏈的延伸早于水泥工業向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的延伸,“十一五”時期技術玻璃業銷售額已經超過平板玻璃業。而最近幾年,我國技術玻璃業發展遭遇技術瓶頸,低檔一般化產品充斥市場,行業盈利能力弱,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于還處在外延擴張“鋪攤子”初級階段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應該未雨綢繆,將研究開發戰略性新興產品作為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先行抓手。在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時期,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業即將完成傳統意義上的工業化,傳統的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發展也將飽和。任何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都有一個技術積累過程,企業先行投入和研發,就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保證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炷僚c水泥制品業的發展,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規模擴張的同時,注重發展質量,提升行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閱讀榜

2025-04-30 22:38: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阳县| 靖边县| 博爱县| 元阳县| 内江市| 安溪县| 绍兴市| 潍坊市| 雅江县| 资兴市| 垦利县| 武鸣县| 临武县| 肇州县| 读书| 武陟县| 新巴尔虎右旗| 政和县| 固阳县| 靖边县| 三门县| 买车| 威信县| 安丘市| 聂荣县| 田阳县| 清流县| 张家川| 三江| 扶绥县| 收藏| 綦江县| 铁岭县| 琼结县| 安平县| 保康县| 游戏| 浦东新区| 屯门区| 大庆市| 龙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