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是中美關系新亮點
在2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和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司長蘇偉就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利馬會議和25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4年度報告做了介紹和解讀。在回答記者關于中美兩國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的問題時,解振華表示,這是一份兩國雙贏的聯合聲明。
記者: 請問解主任,我們知道中美發布的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當中,提出2020年后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國際上對此高度關注,同時也有不同的解讀或者看法,請問您對此有何評價?
解振華: 這次APEC會議之后,中美兩國領導人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了聯合聲明。這個聯合聲明的主要內容是宣布了兩國各自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我們認為,這個聯合聲明是中美兩國雙贏的聯合聲明,內容也表明了兩國既開展政策對話,又開展務實合作,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新亮點。而且,在利馬會議之前,中美兩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也是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兩個國家,能夠在利馬會議之前宣布各自的行動目標,也表明要支持利馬會議有積極的進展,并推動巴黎會議達成協議,聯合聲明也表明這個協議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各國要根據各國的國情采取行動,作出各自的貢獻。這也向多邊進程發出了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就是兩國在推動多邊進程,為談判注入了正能量,應該說,對這個聯合聲明我們給予非常積極的評價。
在聲明當中,兩國宣布了各自的行動目標。美國到2025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要減排26%-28%,爭取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應該說,我們兩國宣布了各自的目標,根據華沙會議的決定,各個國家應在明年一季度宣布各自的貢獻,也就是行動目標。所以中美兩個最大的排放國提前宣布了行動目標,也表明我們對推動多邊進程的態度。而且,我們各自的目標是根據各自的國情作出的決定。大家可能會注意到,美國的目標實際上是在2005年的基礎上總量要減26-28%,中國是到2030年左右出現峰值,在2030年之前我們還是相對減排的模式,也體現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階段的不同,在減排問題上體現了區別。同時也體現了如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轉變發展方式,要推動轉型升級;二是要發展新能源,發展清潔能源,這非常重要,也表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兩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貢獻。
再有,在中美氣候變化工作組的框架下,已經有七個優先的合作領域,聯合聲明這次又確定了一系列新的合作領域,并明確了具體的合作項目,要實實在在地做示范,要取得成效。這些合作項目、合作領域,都是跟應對氣候變化直接相關的,都是與減排有關系的,在這一點上,也表明了兩國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決心和信心,應該說這個聯合聲明是雙贏的,是兩國合作的一個亮點,也對多邊進程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從我國來講,確定這樣一個目標之后,實際上是自己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倒逼機制,促進國內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所以在這一點上也表明了中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最后能夠找到既應對氣候變化又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保護環境的共贏道路,這就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所以我覺得,聯合聲明無論是對國際還是國內,都有很重要的積極推動作用和促進作用。謝謝。
編輯:袁燕萍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