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推動水泥企業文化建設 促進行業創新轉型升級
中國水泥工業正處于一個歷史的轉型期,在這個轉型期的水泥企業不僅要做好產業鏈的延伸、市場整合、提升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建設。在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一部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企業文化。你可以用“不思進取、資金鏈斷裂、缺少創新能力、市場需求萎縮”等原因去解釋,但我們同樣很難找到被淘汰企業的企業文化內容,即使有也落伍。
人們常說:“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單從老板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力來看,這種說法也沒錯。老板的個人修養和思想境界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文化的根本,企業文化也反映了老板本人的情商和胸懷。香港企業文化協會常務秘書長、香港經盛國際執行董事葉生先生在他的《企業靈魂》一書中寫道:“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企業因文化而繁榮?!逼髽I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不僅僅是為職工提供福利、為國家上繳利稅、為社會解決就業,更重要的是彰顯創新能力、傳播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影響社會不斷文明進步。
中國水泥協會召開首屆水泥企業文化研討會和組建水泥企業文化研究會,其目的就是要促進水泥企業文化建設,弘揚中國水泥企業文化精神,為構建和諧社會和民族復興作出貢獻。
一、沒有企業文化就沒有企業家,要想成為企業家就必須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
我認為,企業家的職責、職能和使命如下:
企業家的職責是創造利潤與持續創新,維系企業綠樹長青;
企業家的職能是戰略決策與精神導向,當好企業精神領袖;
企業家的使命是整合資源與傳播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創造利潤是辦企業的根本,講究的是經營之道。謀取利潤要靠產品質量、安全生產、市場開拓、售后服務,但更要靠市場上的共贏合作。企業的信譽度和產品品牌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企業文化也為利潤的產生而服務,宣傳企業文化時無處不體現著對利潤的追求。
創造利潤是企業價值觀最核心的內容,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家的基本職責。但百年常青的企業不以追求利潤為唯一目標,將人的價值、共同的價值、客戶的價值和社會價值高于企業利潤價值,企業才能持續成長。中國水泥市場不可能一家獨大,競爭力再強的企業也不能以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來獲取不當利潤。我們常說:行業利潤高于企業利益,企業利益孕育與行業利益,維護好共同的市場環境就是企業最大的利益。
企業的終極目標是創造價值,當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同時也必將使企業利益最大化。企業生存、發展離不開利潤的持續獲得,產品或服務有價值,維護行業利益有貢獻,承擔社會責任被認可,才會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利潤。
持續創新是企業成長的動力源泉,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靈魂。不斷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思維創新,積極應變、求變,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保證企業長久立于不敗之地。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長壽、基業常青之道。
企業家的創新活動是一件幸福的事,幸福的關鍵就是企業家和他的團隊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創新過程中歷程的復雜性,讓他們充分享受了人生樂趣。創新能讓企業家們把企業發展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自己職業生涯在更大的掌控權中獲得成就感。與富二代和土豪相比,人們更欣賞經過努力拼搏獲得成功的企業家。
戰略決策是企業家和團隊智慧的結晶。要使戰略決策更理性化、合理化,必須注重文化氛圍的培養,參與決策過程中的互相溝通。沒有企業戰略,企業文化充其量不過是一件漂亮的外衣。企業有著不同發展時期的戰略,也就有著不同時期相對應的企業文化。隨著水泥企業的規模和市場的拓展,股權變化和經營策略調整,地緣經濟和國別法規的不同,其企業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也要應變。當年的海螺水泥“T型戰略”,隨著挺近西南、西北市場,其發展戰略的調整也必然帶來企業文化的相應變化。面對市場供大于求,參與行業自律和市場合作的問題也不可回避。
企業文化對決策者有著全面的影響,企業文化影響著決策者的價值觀念,進而對決策過程產生影響。只有在組織價值觀認同的情況下,其決策才能更好的執行。水泥市場由“量本位”向“價本位”過度的過程,就是企業家和決策者對價值觀的轉變過程。
精神導向是企業家精神追求的具體體現。企業家不僅要引領企業人關注物質層面的東西,也要關注精神層面的東西。人們在基本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后,更多地關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開始重視精神產品的價值。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創始人微諾德·科斯拉斷言:“新經濟與勞動力無關,它與思想的力量有關?!逼髽I家本就是企業的精神領袖,他有義務向企業灌輸社會和諧的思想,職工以有一個能帶領企業成功發展的領導而自豪。[Page]
企業文化代表了時代對于精神的追求,和時代全新的價值取向。市場也在精神化,在水泥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年代,合作與共贏就是市場的特色和精神追求。當我們以低價傾銷方式,將水泥銷售到更遠的市場上的時候,自己企業產品庫存是減少了,但我們想到沒有,自己企業的精神庫存也在減少。因為低價傾銷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損人不利己的。一個不愿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不講究行業自律的企業,其錯誤的利益導向必然帶來企業精神導向的衰減。企業的精神庫存雖然是不可見的,但是比企業的產品庫存的價值要大得多。
整合資源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突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尋求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手段。資源整合的過程始終伴隨著企業文化的滲透。
在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情形下,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實現規模的擴張和市場話語權的提升,這是資本的整合;持續開展企業節能減排是對自然環境的整合;延伸產業鏈是對產品市場的整合;參與行業協會活動、利用協會平臺是對行業資源的整合。
而企業兼并重組是否成功的標致不是一份合同簽約后的資產轉移,恰恰是企業文化在被收購企業的成功嫁接。對自然環境的整合不僅僅是一個污染排放和能源限額達標,而目標是環境相容、生態發展。對市場的整合也不僅僅是占有率和利潤回報,而是市場供需平衡所做出的努力結果。對行業協會的參與和支持也不僅僅是參會和贊助,而是在這個平臺上,作為一個大企業,為行業的健康發展你承擔了多少社會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水泥行業資源整合的過程就是一個優秀企業文化的資源整合過程,而這樣的資源整合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傳播文化是企業家的歷史使命。企業從事生產管理和涉足市場活動的范圍都是在傳播企業文化,正能量的企業文化傳播是對文明社會發展的貢獻。企業內部的文化傳播是增加凝聚力,企業外部的文化傳播是打造企業的品牌。傳播是結果是使企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取得更大的企業社會影響力,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國建材集團的“善用資源,服務建設”,中國中材集團的“敬事禮人 ,尚同敏行”,華新水泥的“百年品質”,中聯水泥集團的“我們生產凝聚力”,拉法基水泥的“建設我們家園的材料”,華潤水泥“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 ”,冀東水泥的“讓生活的基礎更堅實”,臺泥的“擁抱改變,熱情學習”等等,都無不彰顯出企業文化的正能量傳播。
我們水泥企業的生產管理過程是企業文化的傳播,產品的市場銷售過程是企業文化的傳播,投資或收購過程是企業文化的傳播,參加行業協會活動和開展公益活動過程也是企業文化的傳播。
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建設有特色的中國水泥企業文化
今天的中國水泥企業已經歷了規模由小到大,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產業鏈逐漸延伸,投資和工程已走向國外的過程,在長期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競爭中,大多數水泥企業都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面對現實的產能嚴重過剩和未來的行業轉型升級,如何豐富和提升我們的水泥企業文化,這是一個新課題。
雖然我國現代水泥工業的歷史很短,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快,企業的成長空間大。過去我們一直關注的是投資建設擴大規模,今后我們必須由產品制造企業向精神文化企業轉變,而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正是未來中國水泥企業文化建設的精神食糧。
今年9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孔子誕辰2565周年的紀念會上發出了“回歸傳統,復興傳統文化”的號召。他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并指出,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結,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一個“和”字?!昂汀笔翘煜碌拇蟮览恚昂汀笔侵腥A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和”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精髓。
用“和”的思想去凝聚企業員工,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為企業發展奉獻才能;
用“和”的思想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用競合共贏的價值觀創造企業利潤最大化;
用“和”的思想去改善企業周邊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回饋自然,造福一方;
用“和”的思想去提升水泥企業協同處置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功能,促進循環經濟;
用“和”的思想去優化水泥存量、延伸水泥產業鏈,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做貢獻;
用“和”的思想去參與和支持行業協會工作,豐富和傳播優秀水泥企業文化;
用“和”的思想去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尋求新的投資市場,創造中國的水泥跨國公司。
水泥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要不斷完善更新。追求高境界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以人為本、保護生態、節約資源、熱心公益、共享雙贏、科學發展的文化,這種文化超越企業狹隘的利益觀,追求企業可持續發展,肩負社會責任,謀求與社會和諧共進。這是中國水泥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向,也是水泥企業奮斗的目標。企業對內講究管理層與員工的“和”,注重員工健康和生產安全,做好節能減排,提升創新能力。企業對外講究同行之間的市場“競合”,維護行業利益,承擔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一定是一個在管理創新上有文化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水泥企業也一定是其企業文化的影響力被同行和世人所認同的。
中國水泥企業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建立適合水泥企業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的認同是企業員工團結穩定的精神紐帶,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精神力量,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可以說這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一項基礎工程。
最后我想借《美國究竟最害怕中國什么》一文中的一段話,來作為文章的結尾。
“并不是美國一看見中國經濟發展就一定恐慌。美國最害怕的一定不是中國的軍事力量。他們才不會害怕中國的外交政策對世界產生的影響呢。美國究竟害怕中國的什么呢?答案就是中國文化。美國人骨子里害怕的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不僅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吸附力、深不可測,而且有著以假亂真的魅力。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熏陶出來的中國人,如何了得,其靈魂是否如孫悟空一般,七十二種變化,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若果真如此,那么,即使再強大的經濟,再強大的軍事,也奈何他不得”!
我堅信,有著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的中國水泥企業文化,一定能為中國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演奏出美妙的和聲。
編輯:何姝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