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向綜合服務者轉變
近年來,國家反壟斷的決心和力度不斷加大,先后出擊汽車和保險等高利潤行業。而此次卻將打擊目標鎖定于近些年被產能過剩、利潤低、高污染等負面效應所籠罩的“灰色”水泥行業。
9月5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調整排污費征收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重點提出加強對水泥行業排污的自動檢測以及加大排污費收取力度。9月9日,國家發改委又向吉林亞泰集團水泥銷售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冀東水泥吉林有限責任公司3家水泥企業開出了總額超1.14億元的反壟斷罰單,這也是國家反壟斷部門首次將反壟斷的“重拳”揮向水泥行業。短短5天發改委兩次發力水泥行業,這將給未來水泥行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抱團取暖”的水泥行業
發改委此次重拳出擊水泥行業,不僅是為該行業規范經營敲響警鐘,更是揭露了水泥行業“抱團取暖”的現象,不單是此次被調查的東北地區,區域性壟斷經營幾乎遍布全國各地的水泥行業。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水泥行業自身的特點。中國建材協會名譽會長王燕謀表示,由于水泥不宜遠距離運輸,水泥市場是地區性市場。這種地區性市場模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水泥行業區域壟斷的溫床。
產能過剩更是從根本上促成了地方水泥企業的“抱團”經營。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咨詢事業部研究總監王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為了治理產能過剩的現狀,國家要把競爭力的小企業砍掉。國家政策的指導占主導,企業之間“抱團”也是政策推動下的無奈選擇。”同時行業內秩序的不規范,為追求利益而盲目降低水泥行業準入門檻都使得該行業的“地方割據”現象日益嚴重。
產能過剩帶給水泥行業的不僅是行業秩序的混亂,更是近些年整體水泥行業利潤的持續低靡。
2011年水泥行業利潤1020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12年以來,國家嚴控水泥總投資量,淘汰落后產能產業政策的持續推進,水泥行業進入低谷期。同時,房地產約占水泥下游需求的30%-40%,部分發達地區占比更大,無疑是水泥市場重要的支柱需求。而近些年房地產市場運行疲軟,對水泥市場需求無疑形成壓制。
早在2009年初就已出現水泥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苗頭,2009年下半年國務院聯合發改委下發國發38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量,暫停尚未開工的水泥項目,同時對行業進行徹底清理,但實際上,水泥盲目擴張的腳步并沒有停止,截至2012年底,又新增生產線623條,到2013年新增的生產線還有220條,折合成水泥生產量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中規劃的水泥需求量為22億噸,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低至62.9%。
良好的發展前景
對于水泥行業的走勢,王平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說水泥行業利潤低是片面的,我國水泥從2011-2014年在產量上保持10%增速,產量是逐年上升,近幾年利潤也在回升,未來該行業還是向好的趨勢發展。”
王平具體介紹道,基礎設施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未來拉動水泥需求的主要動力。政府將城鎮化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特別是對于中小城市的發展。政府表示全年計劃改造470萬戶以上棚戶區,預計完成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2014年政府的目標是700萬套保障房新開工,比去年同期高10%。棚戶區改造方面,2008-2012年改造數量在1260萬戶左右,2013-2017年還要改造1000萬戶。國家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2014年將達700萬套。同時國家加大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從2012-2017年要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長幅度。綜合幾方面對水泥需求,未來水泥行業發展潛力很大。
其次,國家推出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到位,令水泥行業受益。國務院在2013年10月15日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水泥列為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之一?!兑庖姟芬筇崆耙荒晖瓿伞笆濉彼嗟戎攸c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2015年底前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隨著產能過剩逐漸化解,水泥行業供需關系有望進一步改善,避免了一些非理性競爭。王平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削減產能是水泥行業健康穩步發展的必然趨勢,削減產能的根本目標是調整產業結構,因此產能削減對于水泥行業來說是利好的政策?!?
同時,中西部地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也將帶動水泥企業去庫存化,緩解水泥產能大的供應局面。在庫存方面,全國水泥庫容比為68.6%,環比下降0.3個 百分點;熟料庫存為62.4%,環比下降1.8個百分點,原料價格支撐水泥成本上升,去庫存化有利于提升水泥銷量。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堅信2014年的水泥行業比2013年更好。據介紹,2013年水泥行業實現利潤766億元,同比增長16.43%,利潤是歷史第二高位年,僅次于2011年。
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環境趨于改善、市場預期好轉等有利條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2014年中國經濟將以不低于7%的增速保持穩定增長,國際著名的投資家和金融學教授吉姆·羅杰斯也曾在出席活動時表示,“中國政府現在對于應對中國房地產的快速增長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相信隨著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下跌,房地產價格肯定會進一步下滑。泡沫對每一個人都絕對不是好事,泡沫破裂越早對中國經濟越好。”羅杰斯的這一判斷針對的既是中國樓市,也是中國經濟,水泥業自然包括在內。隨著水泥業排放標準的收嚴,產能控制的推進和產業集中度的進一步提高,2014年或將成為水泥產業調整的關鍵年。
向服務者轉變
在自身成本壓力增加、市場環境發生改變的雙重壓力下水泥企業亟待轉型升級。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曾表示,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是水泥行業減負解困的唯一出路。這意味著水泥行業應從以往以耗費國家資源為代價而輸送原料的生產者,未來更應轉變身份,而成為建筑行業乃至環境保護中重要的綜合服務者。
中國水泥研究院研究員鄭建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國家對產能控制比較嚴格,國內一些地區的水泥產業受到限制不可能再擴大規模,因此對企業來講投資機會體現在一些并購上面。合并重組是未來水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可提高企業集中度,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市場秩序,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同時通過市場競爭進行優勝劣汰緩解產能過剩的現狀。”
從國外大型水泥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水泥產量排行世界前幾名的水泥企業都是水泥、骨料、混凝土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大部分企業還有瀝青材料或其他輔助材料的生產。鄭建輝說:“現階段一些水泥公司已經走上企業轉型道路,尤其典型的是轉向混凝土行業發展。 注重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在管理與組織結構設置上,將水泥、骨料與混凝土一體化管理,而不是作為獨立的板塊分開管理。從我國未來建筑需求上看,是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4年水泥行業將實施新的排放標準會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帶給水泥行業以“綠色”發展的契機。水泥行業應在生產發展進程中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努力開發節能和環保技術,主動采取各種可持續發展措施,將工藝流程逐步提升到新型干法可持續發展新階段。推廣水泥窯低溫余熱發電,開發節能減排型預分解窯燒成系統,開發低電耗粉磨系統,開發脫氮技術,同時發展各水泥企業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開始踐行當代水泥工業的第二次轉型升級。
王平表示,政策的引導和鼓勵是決定未來水泥行業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打破以GDP為主的政績觀,走綠色和諧發展道路,嚴控水泥行業準入門檻,實行差別化信貸政策,嚴格控制核準審批新建和技改擴能的水泥項目,才能真正實現水泥行業從生產者向服務者的轉變。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