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立法重點出爐
記者從4月9日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將力爭今年完成《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項、起草、審議工作。9日,安徽省人大公布該部法規立法進程及立法重點。違法就按上限處罰,期待這部堪稱處罰力度“史上最嚴”的地方條例,能為安徽乃至長三角的天空減輕污染,增添藍色。
安徽16市空氣質量低于二級標準
4月9日下午,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省大氣污染防治立法新聞發布會。會議透露,去年安徽省環境空氣優良率為86.6%,到了今年1月,空氣質量優良率下降至52.4%,省轄16個城市空氣質量均低于二級標準,大氣污染呈迅速加重趨勢。
為應對大氣污染惡化趨勢,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將出臺《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嚴從重處罰污染企業,督促各級政府治理大氣污染。
全省大氣污染呈惡化趨勢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連松透露:安徽省環保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安徽省環境空氣優良率為86.6%,同比下降9.9%,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9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3%。
隨著時間的推移,空氣優良率不升反降,污染也日益惡化。今年1月份,全省PM10平均濃度同比上升了50%;平均空氣質量優良率僅為52.4%,同比下降31.9個百分點,16個城市空氣質量均低于二級標準,大氣污染呈迅速加重趨勢。
污染物排放負荷居高不下,霧霾問題逾演逾烈,導致安徽省一些地方成為大氣污染重災區,不少地方的空氣環境已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516名省代表呼吁立法整治
據胡連松介紹,今年2月,安徽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省人大代表高度關注大氣污染防治立法,共有14個代表團的516名代表提出與大氣污染相關的議案或建議。“這么多人大代表提出同一問題的議案、建議,是歷史上沒有的,真實反映了社會民意。”胡連松說,制定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是安徽省人大常委會認真辦理代表議案和建議,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舉措。
六大污染加劇空氣質量惡化
據安徽省環保廳和有關研究機構的初步分析研究,造成安徽大氣污染的原因有多個方面。除了氣候異常變化和空氣流動引起的疊加效應外,主要有:工業企業大氣污染;機動車、輪船等移動源污染;建筑施工、道路、石料場、裸露地等揚塵污染;秸稈焚燒等農業生產污染;煙花爆竹燃放、餐飲油煙等生活污染;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污染水體等散發的惡臭氣體污染等。這也是安徽立法規范的重點。
《條例》將實行從重處罰原則
據了解,《條例》在法律責任的設置上,將實行從嚴從重和全面處罰原則,加大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形成應有的威懾作用,使企業不愿、不敢違法,并用法律責任“倒逼”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科學技術水平提高。
據介紹,為制定《條例》,安徽省人大常委會成立了專門的起草工作協調組和起草小組,并聘請高校法律專家參與起草工作,委托高校有關研究機構收集、研究社會各界意見,提出報告。制定《條例》的過程將全部提速,力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這部法規的立項。
根據規劃,《條例》將于今年9月上交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初審。此外,安徽省將與江蘇、浙江、上海共同建立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區域協調機制。長三角三省一市將就立法協作主題、基本內容、推進方法、審議節奏等具體協作程序和內容進行協商。
此次立法創5項之最
關注度“史上最高”
今年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710多名代表中,就有516名代表提出與大氣污染相關的議案或建議。這么多人大代表提出同一問題的議案、建議,尚屬首次。
征民意“史上最早”
以往,安徽省立法往往是草案出來后才向公眾征求修改意見,而此次,在尚未動筆起草前,省人大即公開征求對起草《安徽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立法意見。省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負責人介紹,這也是安徽省立法中首次就起草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
立法“史上最忙”
在此次立法中,省人大常委會將進行立法檢查、專題詢問、作出決定、開展活動、制定條例等活動。對一個方面的工作,在一年內統籌并舉八項措施,這在安徽省人大常委會的工作中尚屬首次,在外省也沒有過,堪稱“史上最忙”。
立法“史上最團結”
對于長三角的安徽、浙江、江蘇和上海這三省一市而言,治理空氣污染,誰也不能置身事外。三省一市將會就立法協作主題、基本內容等具體協作程序和內容進行協商。據介紹,就地方性法規開展區域立法協作,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處罰“史上最嚴”
據介紹,安徽省的這部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將會按照中央“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的精神,在法律責任的設置上,將實行從嚴從重和全面處罰的原則,加大處罰力度。
編輯:余樂樂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