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開發“雙強” 打造住宅產業化
日前,北京住總實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三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擬就共同發展住宅產業化項目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致力成為行業內綠色、低碳建筑技術研發和實踐的先行者。
此次簽約儀式是三方合作的一個重要開端。根據協議約定,三方將攜手合作,緊緊依托住總集團全產業鏈建造優勢和市場,充分發揮萬科在住宅產業化項目的影響力,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為市場提供專業化的綠色建筑一站式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建筑工業化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與落實,提升建筑產品質量和建筑效率。
調整后的住宅產業化項目擁有總投資額約1.1億元的住宅產業化產學研基地,建成后可滿足50萬平方米裝配式住宅構件需求。基地占地面積7.4公頃,建立多功能數控板類自動化柔性生產線,采用全自動混凝土成型與立體養護窯技術,可生產疊合板、內外墻板、陽臺板、樓梯等工業化住宅所需的主要部品。
相比傳統機械化生產線,全自動生產線的產品精確度更準,生產效率更高,成本費用更低,特別是人工成本投入將比傳統生產線降低50%。在構建設計、配筋、施工、質量檢查、運輸、安裝、核算等工序采用BIM信息技術,真正實現“像生產汽車一樣造房子”的目標,成為建筑業生產方式的一次革命。
對于新成立的公司股權結構,住總集團總經理王寶申表示,將由住總集團控股,住總與萬科雙方財務交叉,新公司住總方面占有51%的股權,萬科則占有49%的股權。
住總 六大板塊形成產業化一條龍
住總集團已形成房產開發、建筑工程設計、新型建材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與裝飾、物資經營及物業服務六大板塊產業布局,能完全覆蓋建筑開發經營、住宅設計、建材與部品制造、建筑施工、裝飾裝修、物資經營、物業售后等產業鏈條所有環節,實現“一站式”、“一條龍”的國家住宅產業化集團模式。
住總住宅產業化集團模式
在工程管理方面:住總梨園公租房是住總首個以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建設的住宅產業化工程。
在建筑設計方面:設計院完成了通州梨園公租房、住總萬科·金域華府、中糧萬科長陽半島5#地產業化試驗樓等部分結構采用預制裝配式結構構件的住宅產業化工程設計。
在工程施工方面:梨園公租房、住總萬科·金域華府均由集團下屬總承包部和住三公司施工,目前工程結構已完成,并通過了北京市結構長城杯的評審驗收,其中住總萬科工程還于2011年底納入了北京市建筑業協會優質結構觀摩工程。
在科技成果方面:設計院“中糧萬科長陽半島5#樓住宅產業化項目設計與技術研究”工作得到建設單位萬科集團的肯定,獲得了“住總萬科·長陽高鈿”項目高預制化率的住宅產業化項目和住宅隔震技術的研發設計工作。
在預制構件生產方面:先后承接了地鐵10號線十一標段、4號線四標段、大興線01標段等盾構區間。供應各標段,多次得到了甲方和監理的好評,并獲得結構長城杯。
萬科 首個“住宅工廠”8月將建成
萬科的住宅產業化道路到現在已堅持了11年,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毛大慶表示,萬科最早實踐的工業化樓在上海,當時確實遇到諸多問題,比如漏水、拼縫拼不好、業主鬧事等,當時很痛苦,也曾懷疑這條路還能不能走下去。但是萬科堅持走下來了,并且這一走就是11年。
萬科在北京最早的工業化項目是2008年的中糧萬科假日風景的兩棟樓。“當時市場并不認可,為了推銷工業化的產品,甚至價格比非工業化的樓更便宜。”毛大慶表示。
[Page]今年8月,住總和萬科聯手打造的住宅產業化產學研基地將建設完畢并投入生產。作為北京首條多功能數控板類自動化柔性生產線,采用全自動混凝土成型與立體養護窯技術,可生產疊合板、內外墻板、陽臺板、樓梯等工業化住宅所需的主要部品。
“建筑工業化的后面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毛大慶認為,如果建筑物的資料庫健全,60%-70%的構件都可實現標準化。
措施 基地解決揚塵污染 保護環境
住總和萬科聯合打造的“構件”基地到底什么樣?記者了解到,該住宅產業化基地將借鑒國外成熟技術,與國內高等院校、制造企業共同設計研發全自動柔性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有效保障產品質量,改善工作環境、降低勞動強度,節省人工成本。
其中,劃線機采用數字化控制裝置,兩坐標自動劃線;澆筑機采用程序控制,實現按圖紙位置、設計厚度需求均勻布料;線端橫移機采用地平定輪設計,保證平移安全;面層抹光機,可在水平面兩自由度方向工作;全封閉立體養護窯雙排設計,碼垛車位于兩排養護窯中間,碼垛車與養護窯聯動控制,窯內溫度濕度自動調節。
以上工藝過程中各道工序,均實現全自動化并封閉在試驗車間中。
而試驗車間采用全封閉結構設計,墻體采用環保、耐火、吸音材料,并設置自然采光窗和采光帶。原材料采購選自市發改委和住建委認證公示企業,使用“四統一”標識車輛在特定時段進行運輸;封閉儲存區配備噴淋降塵設施和集塵設施,解決揚塵污染。杜絕傳統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為建設“美麗中國”探索新道路。
基地還設有結構體系設計研發中心,借鑒國外成熟技術,研發適合華北地區特點的預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開展BIM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同時,基地將打造國家級產業化建筑結構實驗室,建立實際尺寸結構模型,模擬動力試驗,對整體結構檢測、鑒定評估,提高產業化新技術轉化水平。
此外,基地還以節能低碳、綠色環保為理念,采用全封閉式研發車間,園區綠化率達到30%以上。將采用地源熱泵、光伏發電照明、地下雨水收集系統等綠色可再生能源技術,杜絕傳統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
住宅產業化“五節一環保”
住宅產業化有哪些好處?圍繞“高品質、建設快、綠色環保”的建設目標,在住總集團承建的保障房項目中大力推進住宅產業化技術,采取了住宅標準化的工業化建設生產模式,結合綠色建筑設計建造技術及固體廢棄物再生建材等新技術、產品優勢集成。
節材:通過規模生產,優化集成,可節省材料20%。同時,產業工人制作的房子,基本上可避免傳統建筑上遇到的質量問題。
節能:按現在測算的數據看,通過工業化可使能耗降低70%。
節水:由于很多工序都是在工廠完成的,是區別于傳統泥瓦匠施工模式的“干法造房”,住宅工業化可節水80%。
節地:通過工業化優化模擬的方式設計房子,可使得其空間在滿足同樣功能的情況下,至少可節省20%的建筑面積。
節時:住宅工廠化盡量減少施工作業,可使勞動效率大幅度提高5-6倍,項目周期縮短80%。
環境保護:現場裝配施工較傳統施工方式,極大程度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污水的排放、噪音的干擾以及有害氣體、粉塵的排放。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