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上市公司失足“商混剩宴”
過剩產能壓頂,水泥大佬們不得不尋思其他出路,處于產業鏈中游、霸主未現的商業混凝土行業被不約而同地瞄上了。放眼A股水泥公司,不是已經搭上了“商混”的船,就是在去“商混”的路上,前者像冀東水泥、華新水泥等,后者如海螺水泥。殊不知,商混產能已漸顯飽和。
商混“拖后腿” 海螺糾結
商混的發展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背靠水泥企業的延伸;二是背靠建筑企業的延伸。在水泥企業的眼里,進軍商混可以幫助消化水泥產能、延伸產業鏈,水泥企業玩商混也有一定的產業優勢。因此近些年,冀東水泥、華潤水泥、江西水泥等企業相繼闖入商混領域開疆拓土。今年3月底,市場傳來風聲,龍頭老大海螺水泥也按捺不住,首次提出適時進入商品混凝土市場。
不過據了解,在5月底的股東大會上,海螺水泥方面態度搖擺。據參加會議的股東透露,現場有人提問公司會否戰略進入商混領域,高管回應“這是行業趨勢,公司也一直在關注,但目前時機未到”。其由是,有同行進入混凝土業,但情況很差,利潤覆蓋不了壞賬。主要原因是商混行業進入門檻低、應收款高,稅收也是個問題。
公司高管甚至反問,“冀東水泥在北京收的混凝土公司,一年交的稅超過當地所有混凝土企業繳稅的總和,這說明什么?”
對此,冀東水泥證券部人士稱,“冀東混凝土業務經營規模比較大,在北京有十幾家攪拌站,大型企業繳稅也比較正規,所以一家超過當地所有混凝土企業繳稅總和,極有可能。”
根據上市公司年報,2012年有商品混凝土業務的水泥上市企業,雖然混凝土板塊毛利率參差不齊,但多數要低于企業的綜合毛利率。也就是說2012年混凝土成為企業毛利率的“拖后腿”板塊“。
據悉,金隅股份、華新水泥、天山股份、塔牌集團2012年企業綜合毛利率為24.01%、24.4%、21.78%和21.87%,商混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15.19%、22.98%、11.6%及17.63%。
相比之下,僅寧夏建材和華潤水泥”風景尚好“,當年商混毛利率分別高出綜合毛利率19.56%、2.1%。其中華潤水泥的毛利率還從2011年度的24%升至去年的26.2%。
行業亂象多 過剩襲來
采訪中,有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幾乎所有水泥企業都將商混視為發展趨勢,大的集團公司均在籌劃。“中國建材在2012年半年報中已經明確延伸產業鏈,發展商品混凝土業務的思路。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水泥企業極有可能前腳尚在水泥產能過剩泥沼中掙扎,后腳又陷進商混行業。
而商混行業年度產量方面,讓人意外的是,一說2012年全國商品混凝土產量為8.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另一組數據則為,當年商混產量為16.63億方,同比增長17%。”行業數據混亂,這也是我們的困擾所在。商混歸口復雜,有建設、建材、鐵路等,國家權威部門此前沒有也很難統計產能,現在市面上的產能數據都是研究機構監測統計。行業內并不認可這些數據,也容易誤導外來者。“一業內人士對《金證券》解釋。
亂象不僅于此。混凝土行業的下游是建筑企業,議價能力較強,選擇余地比較多,這直接導致交易價格低。并且,商混企業常常被要求先期墊資,應收賬款比較高。行業內欠款按方來算,如果每立方米混凝土價格是300元,好的企業每方被欠90元,差的每方要到150-160元。 此外,商混業務運輸半徑小,各地基本都有自己的勢力范圍,這也讓行業呈現”小而亂“的特點。
至于產能過剩問題,據了解,許多企業接到一個工程單,就在附近建一個混凝土攪拌站。工程結束了,攪拌站就無米下鍋。行業內的產能閑置率達30%-40%。
中國建筑業協會混凝土分會權威人士也表示,”現在水泥企業都在擴張,但商混市場空間并不大,產能也飽和。目前攪拌站閑置率比較高,有的省份超過了50%。“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水泥企業虎視眈眈、加速布局,下游的建筑企業自然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典型如西部建設。據悉,公司擬發行約1.52億股購買中建商混,配套融資約5.95億元。若交易順利,在整合五家混凝土生產企業產能后,西部建設的混凝土產量有望突破2000萬方,一舉成為全國產量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