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內第四度上調準備金率
央行選擇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非加息措施,傳遞出貨幣政策以數量工具進行反通脹的信息。商業銀行方面人士稱,一方面,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可以看成是宏觀調控以“溫水煮青蛙”方式收縮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建立起明確的緊縮預期,主動對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做出調整。
5月1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于5月20日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此,存款準備金率年內四次上調至16.5%的歷史最高水平。此前,業內人士及經濟學家預測,商業銀行可承受的存款準備金率及2008年預期達到的水平在18%。而昨日多位行業研究人士已經將預期調至19%。
據國泰君安銀行業業分析師伍永剛測算,本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將緊縮流動性2100億元。但相比3月份銀行存貸差較2月末增加7300億元,政策對銀行流動性的影響有限。如此看來,政策實施的效果或是真實目的,或者更多的落點于建立緊縮預期,以及促使商業銀行自覺進行信貸結構調整。
另外,對于地震將會造成的影響,宏觀經濟分析師王曉輝說:“現在對于具體損失還未知,但很有可能會像一季度雪災一樣,導致物資在局部趨于出現短缺,對于政府控制物價也造成了一定困難。”他還表示,地震會造成民眾的心理恐慌,局部物資短缺將傳導全國導致通脹預期加大。如果判斷成立,后期或會引發央行采取更多的緊縮性措施,對于資本市場將極為不利。
“當然,”王曉輝認為,“出于災后重建的需要,像水泥,建材,運輸等個別板塊可能還會出現利好。”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