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治:天津院為中國水泥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006年8月10日,中國建材協會副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到天津水泥設計研究院考察,中國水泥雜志總編輯張建新陪同前往。于興敏院長、姜清明書記與院率領導班子全體參加了匯報。雷前治對天津水泥院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天津水泥院一直引領中國水泥工業技術進步,為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從設計江西萬年我國第一條國產化日產2000噸新型干法生產線開始,到魯南水泥廠,再到雙陽水泥廠,新型干法水泥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在荻港兩條2500 t/d生產線項目上,天津院、海螺集團密切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取得了一次重大突破,將新型干法生產線的噸投資大幅度降低到300元左右,從而為在全國推廣建設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奠定了基礎。后來又開發設計了國產化的5000 t/d生產線,最近又開發完成了10000 t/d生產線,天津院一步步走來,推動著中國水泥工業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天津院完成了從單純設計院到“設計加裝備”、再到工程總承包商的轉變。雷前治會長指出,天津院始終是水泥行業設計院中的“中國第一”。
雷前治會長還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國內外水泥工業發展趨勢。他指出,旨在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生效后,一些國家對水泥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歐洲制定了一些規定,排放標準更為苛刻。歐盟將水泥當作化學產品來管理。另外,世界能源持續緊張,也導致水泥生產成本提高。水泥工業正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生產本身的技術進步使生產成本提高,替代產品的應用又使水泥應用市場萎縮。在國內方面,中國近幾年開展的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新型干法水泥從原來占總量的百之十幾提高到了現在的百分之四十多,同時,國產化的裝備也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獲得了大量的國際訂單。雷會長指出,在我國最近5年結構調整的幾個行業中,水泥行業做得最好。但發展太快也帶來一些問題。十一五期間,水泥工業將不可能象前幾年那樣的速度發展,5000 t/d及以上規模的大廠的建廠步伐也會放慢,因為建廠地點將從沿海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那里的交通、資金等條件都不如沿海地區。發展速度放慢后,我們要在技術上進一步提高。
雷前治會長對天津水泥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寄予厚望。他希望天津院作為中國水泥工業技術進步的領軍企業,要與協會一起,更多地考慮和研究戰略問題、長遠問題,繼續引領中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雷前治指出,要將為水泥行業服務的著眼點更多地轉向國際市場。為此,雷會長特別提到了附設于天津水泥院的中國水泥發展中心,表示協會將支持并愿意與中國水泥發展中心一道擴大業務渠道,做更多的事,有更大的作為。
天津院的領導表示:雷前治會長到天津水泥院視察和指導工作,是對天津院的鼓勵和鞭策,使天津院的職工和領導很受鼓舞,一定不辜負老領導的期望,今后將更多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為推動中國水泥工業技術進步,加速中國水泥工業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為實現中國水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