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左小蕾:產能過剩不是今年最主要問題

2006-02-20 00:00
    一輪過度投資以后,大家都在擔心產能過剩、通貨緊縮、經濟下滑,因此呼吁要寬松貨幣,放松銀根,甚至要恢復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政府投資。
     產能過剩是一個問題,但是正確的宏觀政策是更重要的問題。政策不對,可能不但不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會導致更嚴重的產能過剩。
  過剩產能真的會導致經濟下滑嗎?我認為產能過剩并非必然導致通貨緊縮、經濟下滑。我們的理由是,產能不等于產量。100噸的產能,完全可以只產出50噸的產量,關鍵是控制生產要素的投入。比如鋼鐵行業,如果市場需求小于供給能力,企業就沒有必要開足馬力生產,鋼鐵的過剩產能,不可能全部變成產量,市場供求就不會發生嚴重失衡,價格不會大幅下降。
  伴隨著產能過剩從而推斷價格下降、通貨緊縮進而經濟下滑的擔心,恢復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呼聲愈高,這可能是去年M2增長超過年初擬訂的15%的貨幣增長目標3個百分點的原因之一。2006年的貨幣政策也擬訂了較寬松的目標。
  如果為了防止過剩產能可能帶來的通貨緊縮而加大政府投資、放松銀行貸款的控制,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不但不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恰恰可能推動過剩產能的過度釋放,產生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產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利潤大幅下滑,引發經濟的衰退,導致本不應該發生的后果。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和體制下,加大政府投資的政策和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不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防止經濟衰退的良策妙方。
  應該改革的是體制
  并不是所有的行業都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一些行業一直存在產能過剩也沒有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為什么這次新增過剩的產能會變成經濟發展的制約?深究一下可以發現:
  首先,以國企為主的壟斷或多頭壟斷行業不會產生嚴重的產能過剩。壟斷性行業,因為壟斷性企業有定價權,壟斷利潤的產生是通過價格控制。壟斷產量對應較高的壟斷價格,一般都小于完全競爭的市場均衡產量,壟斷性企業沒有增加產能擴大市場份額的動力。
  而我們的壟斷性行業是以國企為主的行業,壟斷的形成是行政不準入的結果。且這些國企壟斷的行業,沒有受到政府強制性的管制,比如產量向完全競爭市場均衡擴大等等,不但利潤受到壟斷的行業政策保護,同時還受到價格政策、稅收政策和其它產業政策的保護。壟斷性國企沒有市場激烈的競爭,就不會有主動控制成本、技術創新、產能缺乏隨市場供求調整的動力。總之,壟斷行業由于沒有競爭對手,壟斷企業一般也不會出現嚴重產能過剩的情況。
  其次,競爭程度較高的行業,或者以民營企業為主的行業不必擔心產能過剩。我們發現,家電、服裝和一般生活用品的生產,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出現“物質極大的豐富”的供過于求的局面。換句話說,這些行業的“生產過剩”已經十幾年,但是我們似乎沒有對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帶來的價格持續下跌導致通貨緊縮和經濟下滑的擔心。主要原因是這些行業的完全競爭性。自由度較高的進入使利潤競爭空前激烈,使這些行業中的企業,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引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產品更新、升級換代,甚至進行價格競爭換取生存空間和市場份額,稍一不慎,就要遭遇退出市場的命運。所以競爭使產品結構不斷得到調整,競爭使沒有利潤的過剩的產能自動退出。企業的進進出出,價格和產能由市場調整,投資和經營風險由企業自己承受。十幾年的供大于求不但沒有引起經濟增長的大起大落,這些產業持續對經濟的貢獻也有目共睹。
  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個過剩經濟。只要維護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保證信息對稱,過剩產能就會得到調整,市場和企業承受調整的成本,不會出現過剩產能成為經濟發展的嚴重問題。特別是中小型的餐飲業和一些娛樂性服務業,不斷地生生死死,多次地“改朝換代”,甚至正常的統計系統長期無法覆蓋,似乎也沒有引起任何產能過剩的擔憂。
  第三,一些比較容易創造GDP增長且生產效率不高的國企與民營企業并存的制造業,容易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這些制造業領域,通常允許民營資本進入。國企效率不高,民營企業可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方面與國企一爭高下,獲取這個行業的超額經濟利潤。只要還有利可圖,民營資本就會蜂擁而至,增加投資擴大產能,爭取更大的份額。國企面對民營資本的競爭,因為有政府扶持和銀行資金,不甘落后、不計成本地增加投資,擴大規模,與民營企業爭利。比如鋼鐵、水泥和電解鋁等等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就是由于民營競爭者投資新的產能參與,引來國企投資進一步擴大產能的結果。
  但是,在這個應該由市場調節供求均衡的最關鍵的環節上,“看得見的手”干預了市場。行政干預一定對國企有利,包括信貸政策、產業整合政策。最近國資委關于鋼鐵行業集中度的規定,不但不能解決低效率的過剩產能退場的問題,還可能引發國有鋼鐵企業為了提升集中度而開始新一輪的大肆擴大產能的投資,最終只是迫使民營企業退出市場。國企的過剩產能問題,銀行的壞賬最后由政府埋單,這樣一來,過剩產能就變成嚴重的經濟問題。
  綜上所述,事實上,目前過剩產能的問題是體制的原因,最根本的解決方式是有針對性地提升市場化程度。
  政策應該做什么
  在目前的體制下,GDP業績考核標準沒有根本解決,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依然存在,銀行的經營模式沒有根本改變,銀行還會繼續為政府項目和國有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一些容易推動GDP增長的行業產生更大的過剩產能的基礎非常堅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市場化的體制改革是最根本。但是正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防止過剩產能在短期內惡化,進而導致經濟嚴重下滑的重要手段。
  財政政策要保持穩健,特別在那些容易制造政績的行業,在那些已經產生巨大過剩產能的行業,嚴格控制以各種名目改頭換面的項目投資。如利用“十一五”關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變相大上快上并不是真正改善農村必要的基本生存問題的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的生活,是重大的國策,不能變成借道為過度產能埋單。
  要特別注意,擴張的財政政策是應對投資不足,我們經濟中的問題是過度投資。財政切不可再助一臂之力,火上澆油則會一發不可收拾;貨幣政策應該更多從宏觀層面適當控制貨幣總量,更多利用利率工具,用更市場化的方法進行積極的信貸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產能的規模投資,控制存在過剩產能的行業的短期流動資金,避免產能的過度釋放;啟動內需、啟動農村消費也是吸收過剩產能的一些途徑。但是不能為了解決過剩產能而實施一些強行消費政策。刺激消費還是要從增加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入手;政策資源應大力度地支持“產能不足”、層次不高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保證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
  政策上的稍不謹慎,過度產能就會過度釋放,經濟學家們描述的通貨緊縮、經濟嚴重下滑的情景可能就會“危言成真”。
  中國經濟并不必擔心“過冷”,還是需要高度警惕“過熱”。短期內雙穩健的政策是調整產能過剩、防止新一輪投資過熱的關鍵的政策手段。中長期而言,深入的市場化改革、體制改革應該是解決市場失衡,經濟穩定較快增長的根本途徑。(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guest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閱讀榜

2025-04-30 18:17: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青川县| 罗田县| 林口县| 高密市| 泰来县| 浑源县| 阿克| 金华市| 乳源| 克山县| 安徽省| 慈利县| 城固县| 静安区| 珠海市| 晋宁县| 公主岭市| 阳曲县| 宁化县| 湖北省| 汶川县| 西平县| 钦州市| 马尔康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疆| 井陉县| 通渭县| 邛崃市| 北流市| 乐安县| 迁西县| 嘉义市| 江门市| 高雄县| 武隆县| 五大连池市| 新邵县| 阜城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