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廣州道路橋梁工程質量觀感不容樂觀 商品砼標號有待斧正簣
隨著亞運會的日漸逼近,廣州近年來的城市建設也漸入高峰。珠江新城西塔、新電視塔、廣州歌劇院、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這些標志性建筑建設質量如何?大興土木中的廣州究竟能生產出什么質量的建筑?記者近日獲悉,整體上來說,廣州工程實體質量方面,裝修質量比結構質量好,結構質量又比砌體質量好。
檢測市場競爭激烈
有關部門檢查發現,建設主體各方質量意識并不強。據了解,有部分建設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違反建設程序,不顧工程質量盲目趕進度。更致命的是,施工圖設計、審查等環節把關不嚴,有的項目施工圖審查的環節流于形式,審查環節根本無法起到應有的把關作用。
建設方質量意識不夠強,而監督方的“緊箍咒”似乎也不夠緊。有關方面表示,質量監理單位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很突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整頓。而檢測市場競爭激烈,存在檢測數據不真實的情況,甚至未經檢測出具報告或出具虛假報告,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為工程質量、安全埋下嚴重隱患。
更有部分混凝土攪拌站及預制構件廠的商品混凝土及構件實際標號偏低,嚴重影響結構質量、安全。據悉,工程完成后,未辦理工程驗收備案就投入使用的情況也比較突出。
道路橋梁工程質量觀感不容樂觀
據悉,在工程實體方面,執行強制性標準條文也不夠嚴格。工程質量觀感差的問題在廣州市道路橋梁工程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記者了解到,工程實體存在一些質量通病,結構耐久性差。整體來講,裝修質量比結構質量好,結構質量又比砌體質量好。
由于建設方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建設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在某些工程項目中沒法真正建立和有效運轉。
據了解,部分施工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薄弱,安全生產機構和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員配置不足,有的甚至專項施工方案不經審查就直接用于施工。
由于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現場安全監控能力差,“三違”現象量大面廣,卻得不到有效地糾正。檢查中就發現,一些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任意壓縮合理工期,忽視安全生產管理。
違法分包依然大行其道
有關部門表示,《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規章精神還沒有完全貫徹落實到每個企業、項目、班組和一線施工人員,有關法規授權制定的相關配套文件還需盡快出臺。
在市場環境方面,一些建設項目不履行法定建設程序,游離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范圍之外。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廣州建筑市場依然是買方“說了算”,企業之間惡性競爭,低價中標,違法分包、非法轉包、掛靠、以包代管現象仍大行其道。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