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1-21)
核心提示: “讓僵尸入土為安”,這么殺氣騰騰的話不是來自券商報告,也不是網絡評論,而是《人民日報》對供給側改革的權威解讀。一向溫和的政策風向為什么會突然如此嚴厲?看上去很突然,但其實是必然。...... [詳細]
(2016-01-19)
核心提示: 按去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下發《關于水泥行業產能置換有關問題的意見》規定,水泥粉磨站新(改、擴)建和在建項目,可不制定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依據本地區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方案優化布局。...... [詳細]
(2016-01-14)
核心提示: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最大的風險之一是產能過剩,“去產能”是必須長期堅持和實施的基本國策。此外,由于中國巨大的水泥產能,使得水泥行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位全國第二位,面臨著巨大的減排壓力。...... [詳細]
(2016-01-14)
核心提示: 水泥行業,如果我們未來十年,每年市場消費量下降5%,我們是每年通過市場惡性競爭,淘汰僵尸化相對竟爭能力偏弱的產能5%,市場價格始終保持在200元/噸以下好呢?還是主動改變競爭倫理,由國家出面,在每年各個企業產能發揮率同時下降5%的前提下,各個企業以更好的質量和服務參與市場競爭呢?答案顯然應該是后者。...... [詳細]
(2016-01-13)
核心提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12日在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采取五個方面的措施,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 [詳細]
(2016-01-08)
核心提示: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日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 [詳細]
(2016-01-07)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學習型中國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認為2016可能是經濟調整最困難的一年...... [詳細]
(2016-01-07)
核心提示:毋庸諱言,我國傳統產業目前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的困擾。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經濟周期的變化,更有深層次的發展環境的變化。...... [詳細]
(2016-01-06)
核心提示: 化解過剩產能從理論上講一是“消腫”,二是擴大市場需求。在目前耐火材料市場日趨萎縮的條件下,擴大市場需求是不可能的。在不斷萎縮的市場中,生產企業為了生存拼價格爭奪用戶,進行無序競爭。因此只有在“消腫”上下功夫,而“消腫”只能采取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的辦法。...... [詳細]
(2016-01-06)
核心提示: 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投資正在擴大。中國第二大水泥企業安徽海螺水泥計劃2016年以后在印度尼西亞和緬甸新建7家工廠。大型造紙企業山東太陽紙業則將在老撾投資2.9億美元建新的造紙工廠。中國政府以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構想之名,正在擴大向周邊國家的投資,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的活動也變的更為活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