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安順)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今建成投產
經過近一年半的建設,臺泥(安順)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泥安順”)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今日正式建成投產。這是臺泥集團在大陸建設的首個垃圾協同處置項目,也是其構建環保產業價值鏈的示范工程。該項目采用日本川崎研發的氣化爐結合水泥窯分解爐技術,結合臺泥安順50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預分解生產中的高溫煅燒工藝,可實現無害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預計年處理量約7.3萬噸。
該項目被列入貴州省政府2014年十二件環保實事之一,建于臺泥安順廠區內,主體廠房及附屬設施建筑面積約7000平方米,包含一座垃圾預處理及焚燒氣化爐處理綜合房,和破碎系統、提升系統、垃圾氣化爐、灰渣處理系統、砂循環裝置、污水處理系統、通風系統、除氯裝置系統的技改及相應公用工程及輔助生產設施等。項目總投資為人民幣8000萬元,最大垃圾儲量可達5000立方米。
臺泥集團董事辜成允表示:“‘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是臺泥始終秉持的核心理念。目前臺泥已是臺灣主要垃圾處理運營商,處理全臺灣約20%的生活垃圾。如今,我們正在把成熟的技術和多年來的實戰經驗引入大陸,藉此幫助當地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我們也真切期望,臺泥安順廠成為一個有力的展示平臺,向全社會證明水泥公司也可以在環境保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目前仍是各大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有數據顯示,中國一年燒掉垃圾約4200萬噸,占全國垃圾總量的25%,發電所產生的有毒飛灰和殘渣約340萬噸。即便國家投入巨資進行處理和填埋,仍有約100-200萬噸這樣的飛灰與殘渣違規亂扔,環境污染令人堪憂。
對比傳統的焚燒法,水泥窯協同處置利用水泥回轉窯高溫吸收和處理垃圾焚燒氣化產生的二噁英等有害氣體及滲漏液,并將生活垃圾中的不可燃物作為水泥生產的替代原料,提高了生活垃圾處理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因而更環保、更安全、更經濟,不會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
然而據統計,全國僅有20條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的水泥窯投產,占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窯)總數的1.2%,年處置垃圾約200萬噸,不到焚燒垃圾量的5%。究其原因在于水泥窯處置垃圾的節煤往往難以抵消企業減產增耗的損失。因此,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的進一步推廣,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攜手并進。
在臺灣,臺泥處理廢棄物的經驗包括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兩部分。臺泥旗下成立于1992年的達和環保公司,目前營運管理全臺灣6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年處理量約150萬噸,服務縣市人口近 450 萬人,約占臺灣人口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臺泥也在籌劃擴大污水處理領域,積極延伸環保產業價值鏈。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