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熙的宗教情懷與教父人生——南方路機董事長
在中國的攪拌機械設備領域,有個教父級別的人物,他堅定地懷揣著宗教情懷,始終如一。二十余年國有機械廠經歷,二十余年民企創業經歷,他成為中國移動式廠拌設備的先行者、干混砂漿的弄潮兒、高品質機制砂的領跑者。如今的他,雖年逾六十,因一份癡狂而熱愛的事業精神煥發。他就是福建南方路面機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方慶熙。
“常態”與“非常態”
方慶熙被譽為中國攪拌領域的王者,但是,筆者更愿意以“教父”之名向其致敬。不僅僅是因為他創建了南方路機這樣成功的企業,更因為他的經營戰略和技術方向總是在很大程度上被其他人學習、復制,而且方慶熙也很愿意用自己的經驗引領更多的企業走向成功。“只要大家互相尊重,我歡迎與更多的對手進行切磋。”他對當前的市場直言不諱,敢于直言這種“新常態”其實早已是一種“常態”,毫不避諱造成這種“常態”的原因所在。
在方慶熙看來,前幾年其實是“非常態”的,而這種“非常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整個行業二十多年發展長期積淀的結果。“前些年,一些上游企業不替下游企業負責,‘零首付’等瘋狂促銷下,一些急功近利的不理性讓全行業都飽嘗惡果。最后,不管是上下游企業,還是終端客戶,都被‘非常態’的雙刃劍所傷,所有人都成為受害者。在整個產業都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沒有誰是贏家。”方慶熙把現在的市場稱之為“常態”,而南方路機要做的,只是一如既往,保持思考,保持在技術上做專、做精、做深。“對于南方路機來說,新舊常態其實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企業天天都會面臨新挑戰,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結構調整等等。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轉型,盯著世界最前沿的東西,捕捉最好最新的技術,花最大的代價去引進、購買和轉讓技術。企業只有堅持做產品品質,才能生存下來。”
我們還是沒做好
也許由于方慶熙是技術出身,所以他對于南方路機的技術創新不遺余力。但是,近幾年的發展中,他也在不斷反思。“企業和社會發展都需要好產品,在許多方面,我們還是沒做好,還是無法適應市場和客戶多方面的需求。”方慶熙坦言客戶要求越來越高,就像現在整個行業都打著環保的旗幟,但是又有幾個真正盡到了責任?“沒有盡到責任,怎么會有利潤?”在方慶熙看來,技術導向與客戶導向之間需要尋求一個平衡點,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企業總是要比市場需求提前半步,超越客戶預期,而又不給客戶帶來太多壓力,這不僅需要很高的專業技術能力,更需要敏銳的洞察力。
如今,南方路機正在逐漸向客戶導向轉變,“互聯網+”大趨勢下的線上線下融合也正有序推進,一帶一路的機遇也正積極進取。轉變很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產品品質的追求。“互聯網帶來的可能是營銷手段等輔助工具的革命性變化,一帶一路帶來的是外部環境的利好因素,但這些沒有好產品的支撐,都只是空話。”
一個好的企業是沒有聲音的
對于產品堅持不懈的追求是南方路機人基因中的東西,更是流淌在南方路機人血液里的執著。二十多年來,南方路機在自己的產品研發中一直堅守,一直做好。贏得市場的同時,更贏得了尊重。
2010年,南方路機與特雷克斯“聯姻”,方慶熙用出師不利來形容,因為剛聯姻就遭遇了中國工程機械市場斷崖式下滑。“哎呀,很好的產品,真的是好東西。”方慶熙的言語中難言痛惜之情。“這些產品將會給中國破碎工藝帶來一場革命。他們對中國市場不了解,中國市場對他們的產品也不了解,所以,革命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不過方慶熙沒有放棄,他坦言在“跨國婚姻”中,最重要的就是換位思考,慢慢取得共識,如今,南方路機攜手特雷克斯,在革命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著。
適應社會價值需要的產品才有生命力。方慶熙身上有著企業家的敏感,又有著專業技術人員的執著。在他看來,所有脫離市場需求的宣傳都是嘩眾取寵的噱頭,保持產品在專業上的做深做透,腳踏實地地往深里挖才是做好企業的根本。比如,南方路機的V7系列干式制砂生產線和骨料整形生產線。“如果米沒有洗的話,全世界最好的高壓鍋也不能做出最好的米飯。”方慶熙這樣給筆者打了一個比喻。砂石被稱作混凝土的靈魂,砂石骨料既是混凝土的重要組分,也是混凝土質量的主要支撐點,高性能混凝土必須要采用高品質的砂石骨料。方慶熙以敏銳的市場嗅覺,帶領著南方路機先于市場開辟了這一片新領域,引領中國機制砂裝備技術向高、精、尖方向發展。2014年,在世界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建造工程中,南方路機V7干式制砂設備和骨料破碎整形設備再一次走在了市場前列,生產出了級配完美的集料,從控制粗、細集料的質量,到生產出高品質要求的澆注式瀝青混凝土,完全符合了大橋的建筑標準,給南方路機和整個機制砂行業樹立了一個典范,也成為了機制砂發展的一個嶄新起點。
“以攪拌為核心,拓展周邊高度相關的產業鏈,做成一個閉環,而后實現在技術上不斷上升。” 這就是南方路機的戰略定位,清晰,明確,簡單。方慶熙說,他要憑著這份單純的執著,做出最好最好的工程骨料。
敬畏的宗教情懷
二十余年國企工作經驗,二十余年民企創業經歷,經歷過各種大風大浪的方慶熙如今一派淡然。“一代更比一代強,這是一定的。站在這個時代就做到這個時代最好就好。” 他直言后生可畏,這是從小就樹立的理念,因為世界終有一天要交到年輕一代的手上,正如同他也是從“后生”趟過來的一樣。
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他幾乎全部用來讀書。“閱讀是我從小就養成的習慣,也將是我的終身習慣。”讀的最多的當屬人文歷史,也正因為如此,他對市場看得尤為透徹。他認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做實業需要保有一個宗教情懷,對市場與客戶要始終都保持敬畏之心,認真努力社會終會給你回報。他說,不要利潤的企業是罪惡,但是,利潤不是他的最終追求,他希望在攪拌產業的路上能夠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引領著行業健康穩定地持續向前發展。“勞動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需要,不退休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報答。”當內心的激情以一種淡然的形態表現的時候,方慶熙是滿足的。成事在天,謀事在人。談及未來,他說,天,不是指客觀環境,而是個人的天賦,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他只希望能夠逐漸做到從心而欲。
編輯:鞠麗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