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企業在公開環保信息上多點主動“躺槍”就少點
環保部網站6月29日發布“環境保護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2015年1-3月群眾舉報案件處理情況”新聞。消息稱,2015年1-3月,環境保護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受理群眾舉報332件,所有舉報件已轉交各地方環保部門調查處理。經各地環保部門現場調查處理,群眾舉報件中存在環境違法問題的有231件,占受理總數的70%,有101件未發現群眾反映的問題。
水泥企業有3件舉報,其中2件存在環境違法問題。1件則是“躺槍”,即河南省安陽市安陽縣許家溝鄉西子針村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經安陽縣環保局現場檢查及監測,該公司正在生產,污染防治設施運轉正常,污染物達標排放,未發現群眾反映的噪聲及廢氣污染問題。同樣“躺槍”的事件在去年也發生過。去年9月,環保部網站發布“環境保護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2014年5月群眾舉報案件處理情況”新聞。 被舉報的天津市北辰區天津振興水泥有限公司,經區環保局現場檢查,未發現群眾反映的問題。本網對此發表“水泥企業躺著中槍的啟示”文章,啟示提出,如果企業依法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的話;如果企業的環境信用評價獲得環保誠信企業(綠牌)、環保良好企業(藍牌)的話,社會公眾對企業環保狀況一目了然,相信企業躺著中槍的概率會很低。如果企業通過信息公示,讓自己對自己的認可變成社會公眾的認同,從而能減少誤解、誤判或誤報的發生。這樣一來,企業可以少做些無用功,行政部門也可以少耗些行政資源。
兩個水泥企業先后“躺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企業所在當地群眾對水泥企業真實情況存在信息不對稱,或親身感受到的感覺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誤判。水泥企業都該從這兩次事件中領悟到,《環境保護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水泥企業宜在公開環保信息上多點主動,與當地社會各界多些互動、多些溝通,多參與些當地環保公益活動的話,形成良好的和諧氛圍,相信被當地群眾誤舉報的可能性會很小。畢竟“躺槍”后的善后工作挺傷神的,對“元氣”也會有損傷。雖說企業心不虛,真金不怕火煉,但如果隨時把相關環保工作做到家,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高,群眾能直接認同真金的話,省了火煉工序,省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對企業只會益處多多。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