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馬榮:發展循環經濟是水泥工業的必然選擇
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馬榮
4月28日,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馬榮在出席“2015中國國際水泥峰會”時表示,順應生態文明發展趨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應當成為水泥行業轉型發展、增強發展效益質量的重要途徑。以下為講話原文:
水泥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行業,過去的一年水泥行業產量24.8億噸,增長了1.8%,全行業實現利潤780.2億元,同比增長1.4%,利潤總額位居建材各子行業之首。但同時,我們也看到,近年來產能過剩的矛盾日趨嚴重,行業效益持續增長壓力巨大,特別是節能減排、環保的壓力對水泥行業的發展約束增強,對水泥行業下一步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應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下的水泥行業發展,是全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我認為,順應生態文明發展趨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應當成為行業轉型發展、增強發展效益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從完善體制機制上作了進一步部署,要求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些重大決策的本質,就是要改變長期以來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問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綠色轉型。
循環經濟可從源頭和生產過程解決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目標,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最佳路徑是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其中循環發展與綠色、低碳發展有很高的協同效應。循環發展就是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最有效節約和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的閉合式循環,變廢為寶,化害為利,少排放或不排放污染物,其基本理念是沒有廢物,廢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實質是實現資源永續利用,解決資源消耗過程中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可以說,如果整個經濟實現了循環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水平會大大提高。
循環經濟是實現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經濟增長有機統一的經濟發展模式,是適應新常態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呈現出明顯不同于以往的階段性特征,經濟增長逐步由高速發展階段向中高速發展階段減速換擋,進入新的發展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提升發展的質量,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綜合效應。發展循環經濟,可培育新的產業,增加就業,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效益的統一,是經濟轉型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必然選擇。
二、水泥行業在循環經濟發展中應當大有作為
水泥行業是廢棄物產生和排放的重要行業,據測算,水泥行業消耗的石灰石占我國物質總消耗量的20%以上,水泥行業的顆粒物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20%-30%;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量的5%-6%;二氧化氮占全國總排放量的12%-15%。由于總量基數大,其污染物總排放量也較大。同時,水泥行業也是消納廢棄物的重要行業,據行業協會測算,中國水泥行業利用了全國50%以上的工業廢渣,同時還有一些城市垃圾、污泥以及可替代原料的利用,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前景樂觀。水泥行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相關工作。
(一)加強節能降耗
要推進窯爐等熱工設備節能改造,繼續推廣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推進水泥粉磨、熟料生產等節能改造,加強粉塵回收利用。要大力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等窯爐余熱梯級利用技術,全國約有1700條水泥生產線,其中約1130條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安裝了余熱發電裝置,總裝機容量達740萬千瓦,可滿足企業生產線三分之一的用電需求,但還存在運行率不足等問題。進一步擴大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范圍。
(二)推動利廢建材規模化發展
推進利用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廢棄物和廢舊路面材料等大宗固體廢物生產水泥等建材產品。在大宗固體廢物產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區,優先發展高檔次、高摻量的利廢新型建材產品。培育利廢建材行業龍頭企業。把推廣綠色建材產品放到重要位置,提高高標號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比例,推進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減量化。
(三)推進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
鼓勵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廠污泥、危險廢物等,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提高我國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能力,推動建立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探索建立企業與政府在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方面的合作機制。推進水泥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系統的循環鏈接,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四)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把建材行業作為循環鏈接的關鍵行業,發揮水泥行業消納廢棄物的特性,推動水泥行業成為園區循環化改造的重要內容,按照“布局優化,企業集群、產業成鏈、物質循環、集約發展”的要求,推動各類產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構建工業生產—廢渣—建材,建筑廢棄物、路面材料—建材、水泥,水泥—粉塵—水泥等產業鏈,實現企業、產業間的循環鏈接,提高產業關聯度和循環化程度,促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任務繁重。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發揮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的職責,推動水泥行業循環經濟發展。
(一)統籌做好“十三五”規劃的總體布局
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是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水泥行業應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切實成為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的重要行業。當前,我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和戰略部署,其中,將把水泥行業發展作為重要內容。中國水泥行業也應當自覺按照生態文明理念促進本行業綠色循環發展,成為生態型環保產業。
(二)凝練推廣一批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和經驗
自2005年以來,我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兩批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目前已完成全部試點單位的驗收工作。其中,涌現出一批典型的水泥企業代表。今年,我委將對有關試點示范單位進行評估總結,系統梳理試點過程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并在全行業內進行推廣。也希望中國水泥行業能夠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推廣先進經驗和模式,壯大水泥行業循環經濟發展。
(三)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理的評估試點和政策研究
我委將認真落實好《關于促進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及產業廢棄物工作的意見》,完善發展改革委牽頭,科技、工業、財政、環保、建設、能源、物價等部門參加的部門協調機制。在“十三五”相關規劃中,根據各地廢棄物處理能力需求和可協同處理設施現狀,統籌考慮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會同有關部門適時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的試點及評估工作。同時加強技術研發,支持有關部門研究完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完善運行保障機制、收費保障機制等。
(四)加強政策協調支持力度
我委將加強政策研究協調,完善引導激勵機制,引導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對于采用先進技術設備的、節能減排力度較大的企業,研究建立獎勵表彰等配套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在加強技術研發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對成熟可行的節能減排和協同處理設施加大支持力度,在建設投資、技改等方面給予支持。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發揮市場杠桿作用。
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中國水泥行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國水泥行業轉型發展的神圣使命,本次峰會圍繞這一主題,政府、企業、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討,必將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必將促進中國水泥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