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產業化將是中國住宅發展方向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不知不覺已經成為我國建筑行業內的流行語,大家了解的大概意思是建樓時用的樓板、樓梯等幾乎所有部件在工廠里制造,再運送到工地進行組裝,工人們像搭積木一樣將建筑部件一層一層搭建起來,一座新房子就建成了。這種用工業化生產方式建造的住宅,完全不同于傳統建筑方式。
而這種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來建造的住宅就是住宅產業化,“住宅產業化”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說仍比較陌生,但這種生產模式正為我國建筑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傳統建筑模式變革進行中
按照傳統建筑流程,蓋房子要先做土建,再裝設備,最后做裝修,而住宅產業化則顛覆了這一思路。從過去到現在,每一種商品的生產都經歷了從差異化到標準化的過程,形成標準化的生產流程。而今,連房子也可以在工廠進行標準化生產,通過標準化、通用化設計,工廠化、部件化生產,現場組裝等流程,住宅產業化改變了半手工半機械的傳統建筑模式,將推動住宅產業由傳統建筑業向先進制造業轉變。
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明確要求,讓住宅產業化成為多個城市發展新興產業的抓手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陸續出臺。積極推進住宅產業化、標準化,提高住宅產業化的比例。
住宅正從現場建造悄然向工廠制造演化。持續進步的住宅產業化,悄然改變著改變中國住宅市場的生產方式。
住宅產業化最直觀的優勢
一是建筑周期縮短,與傳統住宅相比,由于采用標準化流水線的生產方式,部件在工廠預制時已進行質量試驗和檢測,裝配式住宅在質量和性能方面品質更可靠。
二是速度快,由于所有部件已在工廠里生產完成,建筑工序可穿插進行,利用住宅產業化的快速裝配模式,較傳統方式甚至可縮短1/3左右。
三是對環境污染影響較小,建筑業一直被認為是高耗能行業,在建材生產、建造和使用過程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源消耗的50%左右。采用住宅產業化,通過部品工廠化預制與現場裝配,施工現場基本無混凝土現澆和材料的加工作業,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建筑污水的排放、建筑噪音的干擾以及有害氣體與粉塵的產生。
住宅產業化可以說是用工業化流程生產建筑,設計、生產、安裝等全過程實施管理信息化。城鎮化的持續推進須大量住宅建設,而產業化既能控制建設成本,也能保證施工質量和效率。住宅產業化將成為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與城鎮化良好互動的重要載體。
近兩年,在我國推行了多年并長期處于徘徊期的住宅產業化實現了“逆襲”,認識住宅產業化的重要意義。不論是從經濟、社會價值看,還是從國內外的發展經驗看,推進住宅產業化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新一輪城鎮化建設水平、促進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產品品質追求的提升,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正推動中國步入"住宅產業化"時代。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