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車用雨水攪拌站進房間 溫州39個建筑工地變“綠色”
電動伸縮門緩緩打開,地面和房屋干凈整潔,車輛出門全部要經過三級循環水池清洗,水池中的水來自于工地平時收集的雨水……綠色環保,是溫州第二十七中學工程現場給記者留下的最深印象。
在溫州市住建委創衛的過程中,一度滿天粉塵、遍地泥漿、噪聲刺耳的建筑工地是重點治理對象。市住建委表示,綠色施工是溫州市近年來大力推廣的施工新理念。自2012年底開始,溫州市住建委試點推行以節電、節水、節材、節地、環保為主題的“四節一環保”綠色工地示范點建設,并推出了《溫州市綠色工地創建標準》,目前共有市級綠色工地示范點39個,其中市區8個,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作業對周邊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
綠色工地到不到位?
車輛出門、工地保潔要達標
溫州第二十七中學工程位于市區錦江路和湯家橋路交叉口的中心區F-31地塊,用地面積2.61萬平方米,目前正處于地下施工階段。這是市住建委創衛工作推行的綠色工地示范點之一。
在工地門口,記者看到每一輛水泥車在駛出工地都要經過三級循環水池的清洗,沖車的水是來自于工地平時收集的雨水。“溫州的降雨量完全可以滿足工地車輛清洗需求,多余的雨水還能供生活使用。”該工程項目經理劉毅說,雨水經過收集裝置收集,流經沉淀池、過濾池去除污泥和雜質后儲存在循環水池中。經過市環保部門的檢驗,水質達標。
走進工地,工程區域的整潔也出人意料:幾條主干道都做了路面硬化處理,平坦清潔,不見建筑垃圾;施工區鋼筋擺放有序,加工棚、操作棚、切割棚劃分清晰。最容易引起揚塵的攪拌站和水泥庫,都設置了隔間,如同一個小“房間”,讓容易產生揚塵的工作封閉進行。沙堆和石子則全部堆放整齊蓋上了安全網,有效防止風吹引起的揚塵污染。
劉毅介紹,在施工區和生活區安排了4位保潔人員,“三班倒”進行衛生打掃,爭取時刻保持工程區域內無垃圾。
職工生活區也同樣充滿環保節能元素。生活區照明全部使用LED節能燈,浴室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沖洗廁所和地面保潔用水都來自循環水塔。“相比以前的工地,這里住宿環境干凈衛生,上班的心情都變好了。”工作人員王鴻志告訴記者。
據統計,該工程自今年初開建至8月底,共節約用水2.39萬立方米,節約用電17.54萬度,實際用量分別占同規模工程定額使用量的58.8%和68.9%,節約水電費共計26.7萬元。按照一戶普通三口之家的水電月均約18噸、250度計算,節約下來的水、電分別約可供1300戶、700戶家庭使用一個月。
工地創衛滿不滿意?
掃掃工地二維碼就能監督
節電、節水、節材、節地、環保,這都是時下最流行的詞匯。當這些流行詞匯進入傳統印象臟亂差的建筑工地,就意味著工地要落實施工現場圍擋、工地砂土覆蓋、工地路面硬化等等一系列的具體措施。
市住建委下屬溫州市建筑工程管理處負責人宋曉軍介紹,對“綠色工地”示范點的創建,是被納入住建系統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范圍內的。從最初的2個增加到如今的39個,越來越多的建設單位、業主單位也正主動減少施工作業對周邊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改善城市環境。
今年8月起,市住建委還繼對440個建筑工地進行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之余,推行在建工地二維碼信息公開制度。截至目前,市住建委已經為104個市管工程免費制作、發放二維碼廣告牌208塊,市民只需在手機微信平臺上“掃一掃”,就能獲取工程的相關信息和投訴舉報電話,實時監督工地的安全生產和創衛工作。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建筑工地環境整潔,市住建委已經先后出臺《加強溫州市建筑施工現場揚塵控制工作的通知》《市住建系統建筑工地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活動方案》《溫州市建設工程環境衛生保潔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特別是推出了溫州市建筑工地落實創衛工作的“十一標準”,內容包括:施工圍擋、車輛沖洗、封閉管理、硬化綠化、生活區、職工宿舍、食堂、廁所和淋浴室、盥洗區、宣傳欄、外腳手架等,標準和要求明確而量化,針對性、實施性和操作性強。
同時,溫州市從2011年2月開始,要求市區所有建筑工地實施標化管理。2010年至今,242個建筑工地獲得了市級標化工地,77個建筑工地獲得了省級標化工地。市住建委還每年不定期開展創衛專項整治大檢查,比如今年6月中下旬開始,市住建委五個檢查組對130多個市管工地進行創衛檢查,提出970余條整改意見,并對個別未認真開展創衛工作的施工企業進行了通報。
編輯:周夢瑩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