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環保:智慧海綿城市來了
人工智能發展得熱火朝天,最近幾年,海綿城市也陸續提出并得到了應用。要是人工智能和海綿城市結合起來,會是什么情景呢?
海綿城市的概念
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把整個城市看成是一塊“巨大的海綿”,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示意圖
城市海綿由哪些組成呢?
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
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也就是說,有了“海綿城市”,就不用在雨季“到城市里看海”了。
人工智能讓“海綿城市”智慧化
海綿城市建設,能夠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對管網堵塞采用在線監測并實時反應;
對城市地表水污染總體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通過暴雨預警與水系統智慧反應,及時了解分路段積水情況,實現對地表徑流量的實時監測,并快速做出反應;
通過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實現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環利用等等。
人工智能+海綿城市是什么樣子的?
一是改變海綿城市建設與運維監管方式,使“海綿城市”更加“聰明”。
通過城市雨水資源體系狀態與數據采集機制,實現城市雨水資源體系的建模、統計、收集和利用過程的數字化動態監測,實現地表水污染源和指標的實時監測。
二是通過一體化的業務監管云平臺,對海綿城市的建設、管理和運維的業務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提供城市雨水資源數據資源共享能力,統籌和促進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
三是改進海綿城市雨水資源建設、管理與運維的市民體驗交互的服務方式,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及時可靠的城市雨水資源體驗交互的信息服務體系。
提高雨水資源系統的體驗交互的信息服務能力,引導廣大市民認知和參與海綿城市的建設、管理和運維過程中來。
編輯:俞垚伊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