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專訪]李志玲:笑迎挑戰 累并快樂著
“為建筑披上美麗的外衣”。當這樣的詞語出現在給人“傻大笨粗”印象的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后,裝飾混凝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如同一片灰色的森林里開出了一朵艷麗的花朵般令人側目。
把裝飾混凝土推向前臺、推到建筑設計師的視線里,這是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裝飾混凝土分會成立以來最大的成績。然而,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許多默默工作的身影。
值此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本網記者采訪了其中一個忙碌的身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裝飾混凝土分會副秘書長李志玲。
會議發言
機緣巧合 搭建橋梁
2002年,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的李志玲,加入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并因2006年組織中國國際建筑展與裝飾混凝土行業結緣,開始為裝飾混凝土和建筑設計搭建溝通橋梁而奔忙。
該展會的理念是“材料與設計的完美融合”,同期還舉辦了材料企業與國內外知名建筑師的論壇交流活動,其中就包括“現代建筑設計與裝飾混凝土”論壇。此外,李志玲還策劃組織了“裝飾混凝土走進設計院”系列活動,將裝飾混凝土帶到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清華工藝美術學院等地,進一步促進了裝飾混凝土企業與建筑設計師的深層次溝通。
對此,李志玲說:“建筑師對于裝飾混凝土制品在建筑中創新應用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文化藝術建筑和地方標志性建筑中的應用。正是因為這次展覽和會議交流活動,為裝飾混凝土與建筑設計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梁,得到了兩方面的積極響應。”
為了進一步推動裝飾混凝土行業發展,2011年,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裝飾混凝土分會在民政部登記成立, 并于2012年年底在南寧召開了成立大會。為了便于工作,裝飾混凝土分會將秘書處設在國家建筑材料展貿中心,而李志玲作為裝飾混凝土分會副秘書長,正式開始了探索裝飾混凝土行業更好更快發展的相關工作。
[Page]
盡心竭力 成績斐然
自擔任裝飾混凝土分會副秘書長以來,短短2年多的時間,李志玲和秘書處的工作人員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分會會員的認可,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組織了首屆中國裝飾混凝土設計大賽及大賽的地方巡展活動;在南京召開了首期裝飾混凝土高級培訓班;組織召開了三次理事會;在南寧和寧波的CCPA兩屆年會期間組織了裝飾混凝土創新發展論壇和行業的新產品新技術交流會;開展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和產品質量與工程服務調查;組織了赴美國混凝土世界展覽參觀考察的美國裝飾混凝土市場考察團;與《混凝土世界》共建裝飾混凝土專欄,積極組織刊發裝飾混凝土行業的專業技術文章,擴大宣傳;創立了分會網站,開通了微信群、QQ群等與會員單位的溝通渠道;積極主動做好會員單位的日常服務性工作等。
首屆中國裝飾混凝土設計大賽期間,行業企業和建筑設計師的參與熱情非常高,共收到參賽作品70個。大賽評審會邀請徐永模會長擔任評委會主席,崔愷、莊惟敏、曹永康、邵韋平、吳晞、張君等知名專家組成強大的評委陣容。經評選,有10個項目獲得評最佳創意獎、杰出應用獎、材料/工藝創新獎,并有3個單位獲得最佳組織獎。此次大賽,無論是參賽作品水平,還是評委的水平,以至編輯的大賽作品集,和隨后組織的在北京、沈陽、武漢等地組織的巡展和論壇交流活動,都達到了宣傳推廣裝飾混凝土行業發展的積極效果,讓建筑界更充分地了解到裝飾混凝土行業的發展水平。
2013年11月在南京組織的首期裝飾混凝土專業技術高級培訓班,不但吸引了近80位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主管參加,而且100%的學員在調查問卷里都表示對培訓效果非常滿意。
主持會議
作為副秘書長,李志玲一直認為,要做好分會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全身心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敬業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做好分會工作。同時,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做好分會工作的重要素質。
談及分會工作的挑戰,李志玲說:“分會工作對于我個人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專業知識背景。我是學文科專業的,因此對于裝飾混凝土行業的專業技術知識比較缺乏。為了盡快熟悉了解這個行業,我通過閱讀各種專業技術書籍、網上查找資料、向行業專家積極請教、與企業保持經常性溝通和聯絡、主動尋找機會去企業實地參觀考察、參與各種行業會議及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裝飾混凝土領域專業知識。”
服務行業 建言獻策
對于裝飾混凝土行業的發展,李志玲認為,裝飾混凝土在我國的發展方興未艾,該材料特有的模塑性、豐富的色彩和質感表現力以及堅固耐久的材料性能,在表現建筑風格和文化藝術特色方面獨樹一幟,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李志玲表示,我國企業在產品技術工藝方面與國外同行相比并無明顯差距,但是在生產管理細節、工人素質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行業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有些企業低水平競爭,為了節約成本,產品質量不高,影響了部分用戶的信心。
對此,為了提升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分會開展了行業產品質量與工程服務調查,以了解行業基本狀況,同時組織專家編寫行業產品基本技術要點,積極組織專業技術培訓,號召開展行業企業誠信宣言活動,在各項協會活動中積極宣傳誠信、宣傳正義。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企業自身注重質量,提升質量,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李志玲說。
[Page]
辛勤付出 不懼挑戰
協會工作看似簡單,其實非常復雜,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這不僅要積極主動了解企業訴求,協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統計了解行情數據,組織開展各種活動,還要與企業保存及時溝通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尤其是會議的組織,更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作。適宜的時間與地點、有吸引力的議題、有行業影響力的演講嘉賓、聽眾的積極響應、會議組織工作周到有序,都是一個成功會議的基本要求。作為會議組織者,善于與人共事、善于注意小節、善于解決問題都是非常必要的素質。”李志玲說,從前期的會議主題到完成策劃實施方案,從不斷充實完善相關議題到嘉賓邀請與落實、聽眾組織、場地協調、會議資料準備、會務接待等各方面工作,都要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同時還要有較強的宏觀把控能力,才能保證會議的萬無一失。
如此繁雜的工作,加班加點是少不了的。李志玲說,自承擔分會秘書處工作以來,由于人手少任務重,工作任務緊張時,只能在孩子晚上睡覺以后才能加班,從晚上九點多工作到凌晨,常常還要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忙于工作。
魅力女人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李志玲認為,女性如果要獲得家庭和事業的平衡,肯定要更多地犧牲自我,事業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無論如何一定要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勇于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同時要保持不斷學習、進取的精神,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與時俱進。如此,才能在家庭和事業方面保持平衡,做到激情投入工作,從容面對生活,事業家庭兩不誤。
樂觀、積極、學習、進取,這樣的生活態度,在李志玲身上體現得非常充分。她可以在連續加班數日忙完一項工作后,馬上又投入下一項工作,也可以在緊張的一項工作后帶著家人踏上自助游的旅途,更可以從一個不懂專業的文科生到能對行業侃侃而談的準專家……每次看到她都是精神滿滿,好像有用不完的勁頭。
李志玲說:“工作對我個人而言,更多的是體現自我價值的方式,‘累并快樂著’。工作中的各種挑戰,就是不斷戰勝自我、自我升華的過程。”
更多三八節專訪請關注本網三八節特別策劃專題: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因為有她們更燦爛
編輯:王欣欣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