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獎勵用在支持水泥企業節能減排更合時宜
近來水泥銷售普遍不錯,如《上海證券報》就以題“全國水泥均價連漲五周 中南躋身領漲行列”作了報道。報道結尾點出,10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國內基礎建設投資進一步回暖,水泥需求仍然旺盛。《中國水泥網》在[周評]西北:產銷淡季 陜西水泥價格逆勢上調文章中稱,陜西:需求旺盛,促提多地水泥價格。
按理說,在此銷售形勢下,企業外部環境比較寬松。有些令人不解的是,近日,陜西商洛市出臺了地方工業品促銷政策。(見《陜西日報》報道)促銷政策中就有,擴大地產水泥銷售。對優先使用本市散裝水泥量3萬噸和6萬噸以上的商混企業,分別給予最高3萬元和5萬元資金獎勵;對散裝水泥年銷量達5萬噸以上的企業給予最高5萬元的建設資金扶持。
鼓勵使用散裝水泥無疑是正確的,對在使用散裝水泥達到一定量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也無可非議。但如果加上“優先使用本市散裝水泥”前置條件的話,就有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之嫌。在貫徹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文件之時,出臺這樣的地方工業品促銷政策是否合適,值得商榷。
《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在分析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成因中就有,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后,政策、規劃、標準、環保等引導和約束不強,投資體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不到位,導致生產要素價格扭曲,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健全,市場機制作用未能有效發揮,落后產能退出渠道不暢,產能過剩矛盾不斷加劇。
因此,在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主要任務中提到要淘汰和退出落后產能。要引導產能有序退出。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研究建立過剩產能退出的法律制度,引導企業主動退出過剩行業。對超過能耗限額標準和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等差別價格政策。
主要任務中還提出要建立防止產能過剩的長效機制。要求營造公平環境。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切實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堅決清理廢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的限制措施。要求完善市場機制。理順資源、要素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完善差別化價格政策,提高產業準入的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態環保標準,切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上限,倒逼超標產能退出、節能減排達標和自然環境改善。
如果地方財政有資金能力建立各類獎勵基金,出臺鼓勵支持企業節能減排達標的獎勵政策,于國、于民、于地方、于社會都是件大好事。在當前我國環境保護,特別是大氣污染防治嚴峻形勢面前,支持企業節能減排應該放在突出的位置。
今年9月國務院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文件。要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環境質量狀況,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分區域明確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提前一年完成水泥行業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2016年、2017年,各地區要制定范圍更寬、標準更高的落后產能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產能。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壓縮過剩產能。加大環保、能耗、安全執法處罰力度,建立以節能環保標準促進“兩高”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產能過剩“兩高”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壓縮過剩產能。加大環保、能耗、安全執法處罰力度,建立以節能環保標準促進“兩高”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產能過剩“兩高”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要求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的先進企業給予鼓勵。
很明顯的發揮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是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的重要任務。有關的鼓勵政策、補償政策應該有利于壓縮過剩產能和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有利于建立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當前如果不從化解產能嚴重過剩和大氣污染防治大局著手,反而推出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的限制之嫌的措施,不甚合適吧!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