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與宋總合影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建材集團”)是直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現有資產總額逾200億元,員工總數逾40000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200余家,其中下屬子集團控股2家上市公司、參股12家上市公司。中國建材集團形成了集科研設計、制造、流通為一體的,擁有建材制造,科研設計、成套裝備和工程服務,建材進出口和商業流通三大業務平臺的國家級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
今年初,中國建材集團整合優質資產組建的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材”)成功在香港上市。中國建材以新型干法水泥、輕質建材、玻纖及玻璃鋼制品、工程服務四大業務為主管業務。水泥作為中國建材重要業務之一,由其下屬企業中國聯合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聯合水泥”)負責,通過國有資產的劃轉以及兼并、收購、擴建等多種方式,短短幾年,就迅速擴大了規模,在山東、江蘇、河南、河北等地建有大型水泥基地。到今年年底,水泥年產能力將達2000萬噸。依托集團綜合優勢,
中聯水泥還將進一步整合行業資源,打造淮海市場、中原市場和河北京津市場三個區域市場,并以增量投入改造和淘汰小水泥,促進水泥產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近日,徐州海螺的轉讓,讓人們再次見識到了中國建材在水泥業務板塊的決心和“力量”。聯合水泥的戰艦早已起航,還有什么能擋住它不斷前進的步伐。借徐州海螺轉讓之機,中國水泥網CEO邵俊獨家專訪了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建材董事局主席宋志平,了解他是如何打造和指揮這艘巨型戰艦的。
[Page]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與宋總
合影
整合淮海市場
邵俊:首先,感謝宋董事長對我們中國水泥網的支持,在百忙中接受我們的訪問。請宋董事長談談這次中國建材集團和海螺集團結成戰略合作,是出于怎么樣的考慮,今后將會有什么樣的合作舉措?
宋志平:中國建材集團和海螺的這次合作及項目交接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通過長時間的溝通、協調才達成這次合作,總的出發點是基于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落實國家關于水泥行業進行區域市場化的總體戰略思想。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正在集中整合淮海經濟區的水泥市場;而徐州海螺剛好在淮海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徐州,并與中國建材的巨龍水泥形成競爭態勢。如果要完成中建材的戰略意圖,勢必將和徐州海螺發生激烈的對抗,這是雙方都不愿看到的。對于海螺來說,它的發展重點在華東、華南地區,徐州市場也不是他的核心市場,這就與中國建材有了一個緩和與談判的余地。在建材協會、水泥協會和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協調和幫助下,雙方達成了這次合作及交接協議,從最開始的競爭層面上升到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大好局面。
第二,海螺集團不僅在產能規模上是全國最大,在技術、管理上也是國內同行的佼佼者。通過這次合作,雙方可以形成優勢互補,中國建材需要把徐州海螺的一些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的技術與自身的優勢融合在一起,使整個企業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第三,徐州海螺的并入對中國建材后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不僅整合了淮海地區的水泥市場,還確立了中建材在淮海地區的領頭羊地位。從整個戰略發展角度來說,已形成穩坐淮海,進而北上逐鹿的大好局面。
邵俊:在淮海地區,中國聯合水泥已經有相當大的產能規模了,此次獲得徐州海螺的股份之后,更加無人可及。但是在該地區,立窯也還有相當大的產能規模,而山東豐源煤電又投資計劃建設4-6條5000噸生產線。接下來,中國建材是不是會北上整合棗莊地區的市場?
宋志平:在徐州海螺進入中國建材后,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整合棗莊市場。棗莊是我國“水泥第一大市”,年產量3400萬噸,而且具備豐富的石灰石、煤、電資源。但棗莊并不是水泥強市,一是沒有龍頭企業,企業間存在無序競爭,導致
水泥價格低、企業效益差、地方政府稅收少;二是新型干法生產的優質水泥比例不高,只有不到40%,市場仍需要大量的優質高標號水泥。這就給中國建材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來發展和整合這一地方的水泥市場,在做大中國聯合水泥的同時來調整棗莊市的水泥產業結構。
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正在與棗莊市政府正在接觸和協商中,中國建材協會和中國水泥協會也在從中斡旋。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即將看到一個棗莊和徐州大統一的市場。
根據水泥產品的特性,我們提出了“綠地戰略”。因為水泥本身是附加值相對較低、受運輸半徑影響很大的產品,必須要找一個經濟發展較快、較平穩、消費量較大的區域進行發展。看全國地圖可以發現,象沿江、沿海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它的顏色都偏綠,而相對生存環境較差、比較荒涼的地區則顏色偏黃。所以,“綠地戰略”就是根據水泥行業自身的特點,并結合中國目前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確立了中聯水泥的重點發展區域。
現在我們所進行的收購徐州海螺、整合淮海市場都是根據這個戰略出發。只有在區域市場內達到一定的產能規模,才能形成主導地位。而且該地區在江蘇、山東兩省內相對落后,但是資源豐富,相信在十一五期間會得到重點發展的。
[Page]
中國水泥網訪問宋總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三重使命
邵俊: 就在6月30日,中國建材集團下屬的十二家設計研究院組建成為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可以說是行業內的第一大科研機構。請宋董事長談談成立研究總院的背景和意義。
宋志平: 創建于1954年的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簡稱建材院),是國內最大的建材與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綜合型研究開發機構。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03年劃歸國資委直接監管。對建材院來說,單純靠科研很難做大做強,必須另尋出路。這樣,就找到了有著長期業務往來與合作的中國建材集團。2005年初,經國資委批準,建材院正式進入了中國建材集團。
之后,中國建材集團馬上又面臨著新的考驗:科研院所進入企業后,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僅僅把這些院所作為企業的一個研發部門來看待,不僅限制了其規模,得不到發展;更是浪費了原有的各種優勢。經過多方的深思熟慮,我們決定依托建材院這個大平臺,把集團內所有的研究院所組建起來,成立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重組后的總院有30億的總資產,30億的營業額,1個多億的凈利潤,成為我國建材行業的大院大所,改變了以往建材行業沒有大院大所的歷史。新成立的總院是為中國建材集團服務的,更是為行業、為國家服務的。這不僅提升了建材院原有的價值和地位,更賦予了它新的使命:首先要起到集團內技術中心的作用;其次要完成國家的科研任務,比如國防任務、新材料任務等;還要完成行業內具有共性和關鍵性的研究,為整個建材行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建材集團是按國資委關于集團主業的批復精神來構筑集團業務組合的:一是建材制造業,二是建材科研、設計和成套裝備,三是建材物流和進出口貿易。建材制造業和建材物流是中國建材集團一直以來的主業,并在過去的幾年內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將繼續保持。而經過重組整合的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和中國建材輕機集團大大充實了中國建材集團的第二個主業平臺。
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
邵俊:中國建材集團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投資。每個地區的水泥行業都有自己地方特色。能否請宋董事長談談中國建材如何進行統籌管理,同時又適應地方特點,做好本地化工作。
宋志平:中國建材一向強調文化建設,強調建立“中建材一家”的企業文化。特別是中國聯合水泥的企業大部分是并購劃轉進入的,更要樹立共同的價值觀。中國建材集團要建立一個和諧的企業,再大的企業也是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我們把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作為企業最基礎的部分。中國建材用“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的文化氛圍來形成企業的“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使企業中的干部員工都有歸屬感,認同企業的價值觀。
中國建材集團一直要求下屬企業和地方政府進行充分溝通,希望每一個地方政府把中國建材的企業視如己出;同時我們也會回報社會,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中建材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與地方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這也是中國建材這些年為什么能迅速發展和整合資源的原因:地方企業愿意進入中國建材集團;作為企業出資人和主管單位的地方政府也愿意推薦這些企業進入集團。
[Page]
中國水泥網CEO邵俊與宋總合影
宋總為中國水泥網題詞
十一五:1千億銷售目標
邵俊: 新的“十一五”計劃已經開始,宋董事長能否談談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有什么樣的目標和規劃?
宋志平: “十一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首先要落實國資委的要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中國建材集團有這樣的責任和實力。在中國,建材企業規模普遍偏小,集中度偏低;即使是中國企業的前三名,和國際巨頭相比規模還是偏小。大不一定強,但小一定不強,所以擴大企業規模成為中國建材集團的首要任務。中國建材集團要在“十一五”期間達到1千億的銷售收入,在2010年前成為一個具有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大企業,做行業的真正領導者。在水泥業務上,我們也有一個比較宏偉的發展戰略,首先要把淮海地區做大做強,建設好根據地;在此基礎上,要在全國進一步發展水泥業務,實現大區域的縱橫聯合。
人才戰略
邵俊: 中國建材集團一直在快速發展中,請談談快速擴張下的人才戰略是怎么樣的?
宋志平: 中國建材集團要實現快速成長和1千億的銷售目標,人才戰略是重中之重。人才來源不外乎兩種:一是自己培養,即企業內部加快培養人才;中國建材集團在總院內設立了很多培訓中心,還有博士后輔導站,但中國建材集團的快速發展不僅需要高層次人才,還需要一大批在生產、經營和管理團隊方面的人才,所以在各個生產線上我們也進行著大量的培訓。二是從市場吸引招募人才。要把人才招入中國建材集團,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中國建材集團把人才視為企業中最大的財富,讓員工和企業一起成長,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企業對人才的重視。
后記: 根據國家八部委發布的《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十一五”期間,水泥企業戶數將由5000家減少到3500家左右。實現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達到70%以上。政府還將選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進行重點扶持。因此,水泥行業重組并購的力度將不斷加大,演繹出群雄逐鹿、合縱連橫的好戲。而中國建材集團作為中央級的大企業,擁有行業政策、企業整合和行業技術等多重優勢,在這場并購大戲中相信會有更精彩的演出,從而成為行業的真正領導者。就在最近我們還獲悉,中國聯合水泥已經進入了“八部委重點扶持的十二大水泥集團名錄”。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