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工廠化生產之路
提起住宅產業化,我們不得不想起譬如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房地產產業的工業化,一棟摩天大樓,少則十數天,多則幾十天拔地而起,從整體墻面的生產、吊裝、焊接、澆筑瞬間完成,基本不存在中國造屋運動下而產生的墻體開裂、廚衛漏水等建筑質量問題,所選用墻體材料也都是輕型建材、節能處理,更環保、更適用。
住宅產業化的核心理念不外乎是這樣,樓梯、墻體、外墻面磚、窗框、衛生間等都可能成為標準批量化生產,然后拼裝。房地產,還有城市規劃,兩者作為一個宏觀的龐然大物,人們輕易沒去想像和思考它的發展前景。但是社會發展趨勢上,這種產業化建設和工廠化預制配件,已經是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在中國環境中的發展僅僅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
這種工廠化生產建筑已不同于中國式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堆砌”建筑,房地產轉型為工業生產,從設計開發、模具制作、規模生產、施工吊裝等一條龍,住宅產業化經營,不僅在建筑周期上大大縮短,更在對于能源消耗、建設成本、人力物力資源、成本預算、勞動強度的降低等都有巨大的好處。住宅產業化在中國房產發展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工業化生產的8年之路
8年前,萬科開始了它對住宅產業化的探索。1999年,萬科總部成立“萬科建筑研究中心”,之后“萬科客戶體驗中心”、“萬科住宅產業化企業聯盟”等機構相繼成立與發展。2004年,在深圳,萬科第一次動手將想法轉換為現實——1號試驗樓破土動工。這是萬科住宅產業化的第一個實驗項目,是與香港虎地住宅發展項目協作,引進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先后作品有德方斯、悉尼歌劇院、巴黎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匯豐銀行大廈)技術,采用全預制方式的一套工業化住宅。2005年10月破土動工,2006年10月份被拆除。是國內第一個采用裝配整體式方式建造的預制混凝土(PC)的住宅實體。2005年,1號試驗樓完成,2好試驗樓同步啟動。至此,萬科已經成功獲得了30余項解決方案專利。
2006年,萬科迎來一位重量級專家——豐田房屋的伏見文明。由他正式全面負責工業化住宅的技術研發工作,萬科工業化住宅革命進入了國際化時代。
2007年,“萬科住宅產業化研究基地”落成,它將成為中國住宅產業化的硅谷,引領中國住宅的未來。
2008年,在中國先進城市,將有數千個家庭成為享受萬科創新技術的受益者。
王石說:“萬科為什么要搞住宅產業化?和美國施工水平比,我們的效益是他們的1/5,和日本比,是他們的1/10……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領跑者,萬科有責任推動這一變革的進程.”萬科旨在尋求企業與行業長遠利益的共贏局面。
現在,萬科率先在上海住宅產業化實現自己的住宅產業化之夢,并將逐漸在更多城市推廣應用
2007年,上海萬科新里程20號、21號樓率先應用PC(預制混凝土)產業化技術設計建造。
2007年,上海萬科金色家園約5.5萬方PC項目規劃完成。
2007年,上海萬科城花新園首期約2.9萬方PC小高層規劃完成。
2008年,上海萬科新里程北區約7.5萬方PC項目全面展開,PC技術將在其他上海萬科項目中大范圍推廣應用。
與傳統建筑施工搓成相比,PC生產方式更為科學
目前PC樓非主要受力構件采用了工廠生產的預制外墻板、預制陽臺、預制疊合樓板、樓梯等預制構件運至現場組裝而成,而主體受力結構梁、柱全為現澆。在所有預制墻板板片上都有預留鋼筋,通過該預留鋼筋和樓的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澆鑄連接,結構非常安全牢固。
在建造中,PC技術突現節能降耗優勢
PC建造可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減少裝修垃圾,避免裝修污染。
至2012年,如果整個住宅行業都能實行產業化生產,社會資源消耗將得到大量的節約:
節約能耗90.4萬噸標準煤=22.6億度電量=約葛洲壩發電站2個月發電量。
節約用水20340萬立方=19個杭州西湖的水量;
減少混凝土損耗142.4萬立方米=285棟18層住宅混凝土用量;
減少鋼材損耗:
13.56萬噸=188棟18層住宅用鋼量,超過1個 鳥巢用鋼量
今天,PC技術首次亮相杭城
公元2008年5月16日,和平會展中心廣場,現代工廠化PC技術首次登陸杭城!
杭州萬科傾情奉上豐盛大禮,讓全城人民將盡享不斷進化的住宅產業未來,近距離體驗持續進步的力量。
同期還將展示全面家居解決方案等行業領先概念。
萬科累積24年“筑”家經驗,潛心推動杭州人居夢想的進程,向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交上滿意的答卷。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