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攪拌輸送車輛企業如何走出價格戰怪圈
中國工業市場發展勢頭良好
可能我們都會有這樣的印象,中國的城市建設總會伴隨著水泥灰滿天飛的景象。上世紀80年代,雖然出現了散裝水泥運輸車,解決了袋裝水泥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污染和浪費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施工現場攪拌混凝土時產生的污染問題。大約也就在這個時候,國外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開始進入中國。雖然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能很好地解決在城市建設、道路建設等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但由于進口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價格非常高,當時各建筑工程公司沒有幾家能承擔得起,加之國家對水泥現場攪拌沒有什么強制規定,因此,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中國還只能算是得到初步發展,給人們留個好印象而已。
20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頻頻上馬,效率低下的現場攪拌混凝土工作方式已經開始不適應大規模、現代化的施工需求,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開始受到不少有實力的建筑公司的青睞。國內部分汽車生產企業也看好這一市場,引進設備技術,生產這一車型。隨著生產者的日益增多,競爭也逐漸激烈起來。競爭的直接后果就是國產車的檔次和質量迅速地被提高了。為了搶占市場,各生產商紛紛加快開發速度,增加產品種類,調低產品價格。不少企業在車輛的設計和制造中充分運用世界先進技術和裝備,使我國商品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輛的性能和質量上了一個新臺階。
“十五”規劃給市場添了把火
除此之外,前一段時間國家頒布實施的《散裝水泥發展“十五”規劃》更是為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市場著實添了一把火。 根據我國《散裝水泥發展“十五”規劃》發展目標的要求,各直轄市、省會城市、沿海開放城市和旅游城市,從2003年12月31日起,將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其他城市將從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轉而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眾所周知,混凝土在混合后應馬上進行灌注,或持續攪拌,否則將會凝固。而《規劃》中城區不得進行現場攪拌的規定,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實際上就是在要求國內的建筑施工單位在城區施工時全面使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輛。這就意味著,國內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根據預測,到2005年,我國混凝土的生產能力已達到近3億立方米,占全國混凝土澆注總量的20%,其中,大中城市將達50%以上。
別讓良好的勢頭蒙住了眼睛
雖然國內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市場的前景非常好,但是業內企業卻完全不能因此而松口氣。因為,行業本身的問題不少,市場的發展并不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首先,生產廠家多,市場競爭激烈,造成企業利潤剩余不多,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雖然業內的生產企業有二三十家,但這個市場的生產集中度比較高,大量的市場份額被少數幾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占有,而其他企業均都是些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由于全國一年的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需求量也就在3000輛左右,因此,數量眾多的小企業至多也就維持在百八十輛的水平,真正以這種車為主要發展方向的還是少數。這勢必影響業內企業的發展戰略,不利于該行業的長遠發展。
其二是,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市場運營還很不規范,不少生產企業的應收貨款過多而籌資渠道有限,普遍處在資金運轉困難的境地。買主拖欠貨款在各行各業都比較普遍,但是由于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投資規模較大,承受不起較長的資金周轉期。因此,資金周轉緩慢,甚至拖欠貨款畢竟是困擾企業經營的大事,只有國內混凝土攪拌運輸車企業聯合起來,抵制那些有意拖欠貨款的買主,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不正常的現象。
其三是新產品開發的種類各廠家大體相似,很多是學別人的,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不多。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再不重視自主技術的開發和知識產權的保護,不要幾年工夫,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新產品將會越來越少,甚至會成為外國公司的技術附庸。雖然行業的問題較多,但由于市場正處于旺勢,今后數年里國內對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輛的需求每年都會有較大幅度增長,因此,上面的問題將會被掩蓋。如果國內企業能乘著今后這一段發展的黃金時間練好內功,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那么等到市場回落的時候,混凝土攪拌車生產企業已經健康地發展壯大起來了。反之,則很可能像當前許多行業那樣大打價格戰,搞低層次競爭,最終,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