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演繹循環經濟創新實踐 促進生態文明
仲夏之夜,漫步龍津河兩岸,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無不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在經濟快速擴張過程中,福建省龍巖市演繹著美麗而生動的循環經濟創新實踐,加快了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步伐。
改造: 走產業生態之路
龍巖的發展曾經走過一段彎路,在相當長時期內,龍巖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外延擴張型再生產,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不到30%。據不完全統計,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龍巖就先后辦起了180多家水泥廠,煤礦、養豬場更是遍地開花。隨之而來的是原本山清水秀的山城,變得粉塵彌漫、污水遍地。
為了讓藍天重現,龍巖市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加快了對以資源為主的水泥、礦業等優勢產業的整合,實行產業生態化改造。僅對環保“重災區”的水泥工業,去年,龍巖市就關閉水泥污染企業24家、機立窯生產線62條,淘汰落后水泥產能655萬噸。對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斥巨資進行技術改造,實現了無煙無塵排放。
龍巖對新引進的工業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機制和環保“第一審批權”。在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中,改變以往對所有產業、項目都扶持的“普惠制”優惠政策,重點扶持機械、電子、輕工、新型建材等低耗能項目,通過政策引導優化工業投資結構。去年,龍巖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化學需氧量減少2.42%。 龍巖的天變藍了,發展的思路也更清晰了。
創新: 靠科學放大效應
如果你看見有人大量收購地溝油與泔水等廢料,也許會對他的動機表示懷疑。這些能做什么?
近日,記者在龍巖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就看到了這些廢棄物是如何變廢為寶的。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DYD催化技術,成功將廢棄動植物油轉化為生物柴油,它每月可回收龍巖城區產生的200噸地溝油,年生產柴油2萬噸,實現了治理生活污水和廢油再利用的一次重大突破。該公司于2005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產品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品。
近年來,龍巖加大企業自主創新力度,實施“綠色GDP”戰略。在技術創新的旗幟下,龍巖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引進人才,突破氣力輸送技術難關,成為國內大氣污染治理設備的大型研發生產基地,企業實力和產品的產銷量位居行業龍頭地位,并吸納相關上下游產業落戶,形成有龍凈、衛東、龍湖、裕成等68家環保設備制造企業組成大氣污染治理產業集群,走在國內大氣污染治理領域前列。
這里還有聞名全國的水泥窯尾余熱發電、煤矸石再利用、豬糞干濕分離技術生產有機肥等循環經濟創新之舉。 此外,龍巖還加大資源型產業的調整與技改力度,加強低品位礦、共(伴)生礦、尾礦等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利用洗選技術對煤炭進行深加工,使噸煤產出價值提高50%;采取低品位采金技術,使可開采品位由國標的5克/噸下降到0.3克/噸;全市年綜合利用煤矸石等廢渣150萬噸以上。至去年底,龍巖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從2004年4月起連續45個月居福建省首位。
共識: 打循環經濟之牌
近年來,龍巖出臺政策大力引導企業和市民積極參與,在“10+3”產業、市政公用設施、民用生活設施等領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循環經濟的發展浪潮。在農村,以優良環境為依托的生態產業蓬勃發展。重點推廣以沼氣為紐帶、大力發展“牧-沼-果”結合、物質多層次循環利用的“丘陵山地綜合開發”、“庭院生態型經濟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綜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微循環農業。全市共建戶用沼氣池4.03萬口,容積32.24萬立方米,建設大中型沼氣池7.86萬立方米,沼肥施果面積7.86萬畝。投資6000多萬元關閉了1600多家造成水污染的養殖場。
在城市,大力推廣使用新型墻材。從2004年起,龍巖中心城市范圍內的建設工程禁止設計、使用實心黏土磚,并逐步推廣到各縣城。隨著“禁實、限黏、推新”工作的深入開展,新型墻材也取得突破性進展,涌現出一批規模較大的新型墻材生產企業,如年產能達1億標塊的科晶空心磚有限公司、年產10萬立方米蒸壓氣混凝土砌塊的中南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產10萬立方米加氣混凝土砌塊的龍巖東龍建材廠等。
在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城區內部分路段、社區內設置了垃圾分類收集器,根據實際需要實行后繼處理。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