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長高速公路)
3月1日,筆者從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得到消息,由該院主持設計的京珠國道主干線湖南段臨湘至長沙高速公路正全力沖擊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此前,該項目已經先后獲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和首屆由國家環保總局主辦的“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國家環境友好工程”獎是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獎項,在首屆獲獎的十個工程項目中,臨長高速公路是全國交通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究竟是什么讓臨長路成為了高速公路中的明星呢?湖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總工程師彭立給出了“四新答案”,即“新制度,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 作為當時湖南省標準最高、里程最長、投資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臨長高速公路在2004年12月4日的交通部竣工驗收時,總體評分達到95.5分,為當時已驗收高速公路中評分最高的項目。 在該項目的勘察設計過程中,設計單位各專業均對和諧型設計的思想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結合工程特殊的建設條件不斷探索靈活運用。據不完全統計,“和諧設計理念”為臨長高速公路建設減少工程投資約5.1億元,少占農田近8125畝,少砍伐森林1360畝,為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出突出貢獻。 臨長高速項目在設計建設過程中,創下了多個全省第一甚至全國第一:在測設上,在省內第一次將GPS技術引入到高速公路控制測量工作中,是省內第一條大規將航測使用模于公路測量的項目,在省內高速公路中第一次大膽采用了中央分隔帶變寬、分離式路基等全新的設計思想;在選線上,該項目在我省高速公路設計中第一次大規模采用完全的曲線定線方法,在綠化上,該項目在湖南省公路建設中率先并創造性地引進了多種先進綠化技術;特別是該項目在全國公路系統率先采用混凝土集中拌和設計,國家交通部副部長胡希捷高度評價了這項創新,并指出:“砼集中拌和,有力地保證了工程質量,要作為一條經驗在全國推廣!” 技術創新和突破是臨長高速公路獲得成功的關鍵支撐。筆者從設計院了解到,依托臨長高速公路工程開發出來的多項科技成果引世人側目:“全風化花崗巖路基動態特性及穩定性研究”課題成果被鑒定為“整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獲2004年度中國公路科學技術二等獎;“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材料與結構應用技術研究”課題成果被鑒定“國際先進”,獲2004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高路堤沉降約束及邊坡穩定新技術研究”課題成果被鑒定結論為“國際先進”,獲2004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高等級公路中鋼筋砼管涵的設計與施工方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被鑒定為“整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并創下了全路二萬二千多米圓管涵無一處開裂的高速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 臨長高速公路作為北京至珠海國道主干線的一段,通車后行車時間縮短近3小時,為湖南乃至全國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區域經濟的持續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
|
原作者: 陳琛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