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廣東省第四次土木建筑施工技術交流會召開
7月13~14日,廣東省第四次土木建筑施工技術交流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各地建設部門相關單位、個人以及港澳外省同行約有500多人云集羊城,分享這次內容豐富的技術盛宴。 這次技術交流會由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主辦,同時也得到廣東省建設廳、廣東省交通廳、廣東省水利廳等部門的指導。到會的代表都是各地建設局技術負責人、省土木建筑學會施工專委會委員、團體會員代表、各土木建筑企業負責人、各地區建設工程質監站負責人、各監理公司技術負責人、有關施工機械建筑材料等廠家的技術負責人,都是行業內的骨干和精英。此次交流會重點介紹了廣東省近年來獲得的重大獎項、國內領先工程項目的建筑施工新技術。另外,廣東省知名專家還做了專題發言。 展示高水平碩果 據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長陳之泉介紹,自上一屆交流會到現在,廣東省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由2000年的10741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21701億元,基建及其施工技術持續發展,工程的規模、技術含量及其復雜程度在不斷地擴大和提升。單項工程的建筑規模由改革開放前的幾萬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幾十萬平方米;樓層的高度由過去的多層發展到現在的近百層;地下室由過去的一兩層發展到現在的五六層;住區建設由過去的一般住宅小區發展到現在大規模的綠色住區;道路工程由過去的一般公路發展到現在的優質高速公路;橋梁工程的跨度由過去的百多米發展到現在的上千米;城市的立體交通由過去的平面立交發展為現在的地下立交和多層立交;地鐵工程從零點起始發展到現在的數十公里;結構工程由過去的混合結構、混凝土結構發展到現在的鋼結構和鋼混結構。 近年來,廣東經濟的高速發展、固定資產和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的施工建設,給廣東省建筑業帶來了重大的挑戰,也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廣東省廣大建設工作者面對困難勇于創新,攻克一道道難關,創造出一件件建筑藝術,建成了如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廣州會展中心、新光大橋、現代能源工程(新建大型電源項目8項,新建裝機容量715萬千瓦)、高速公路工程、城市快速交通工程(含廣州和深圳地鐵,總投資達210多億元)、石油化工工程(尤其是惠州殼牌工程)、東深供水工程、大學城等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新型工程。其中,廣大土木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在這些重大工程的施工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如番禺洛溪大橋、廣東國際大廈、虎門大橋、廣深鐵路準高速雙線電氣化工程、廣州港新沙港區一期工程、新白云機場等11項榮獲“詹天佑工程獎”的工程就是典范。 內容豐富的新技術 廣州新電視塔基礎施工技術,就是采用了核心筒混凝土施工技術、核芯筒結構混凝土的泵送技術和鋼管混凝土施工技術等施工新技術,解決了超高層建筑的施工難題。 廣州新光大橋采用的主跨主拱中段大段整體浮運、整體提升架設方法,對我國的拱橋架設技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總結出了一整套大跨度拱橋拱肋大段整體浮運、提升施工的成功經驗。 廣州市內環高架路工程中的鋼筋混凝土切割技術,在國內城市基本設施建設行業中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人民橋擴寬施工技術中的鋼套箱梁整體吊裝施工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首期)工程中綜合應用的新技術成果經專家鑒定,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另外,廣東省奧體中心的屋蓋鋼結構安裝技術、地鐵工程中的盾構法施工技術和地基處理技術、市政工程中的頂管施工技術和回收錨桿技術、某深基坑事故和某斜拉橋斷索事故的詳細分析等學術論文也都在會上作了交流。 |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